美方不再考虑对华加征100%关税 近日,中美两国在贸易谈判桌上的表现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中方代表从容自若、笑容满面,神态轻松,似乎对这场博弈早已有所准备。而美方代表则面色严峻,脸上的紧张与沉重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内心的挣扎。尤其是美国财长贝森特的表现,更是引发了众人的猜测。 从数字上看,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已经高得令人瞠目结舌。官方数据显示,普通商品的关税大约为34%,而实际关税水平甚至超过了53%。这还不算一些行业采取差别关税的情况。也就是说,很多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已经被加征了极高的税赋。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去“加码”十倍,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依赖中国制造的供应链依然稳固,无论美国想象中如何“转移”产业链,依赖中国的企业和消费者还是占据很大比重。即使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壁垒阻止中国商品进入,也只能对那剩余的10%进行限制,但这部分商品在市场中的份额极小,甚至可以用“堵死”进口渠道来形容,都无法撼动中国的出口优势。 最近几个月,中国对美出口和贸易总量出现大幅下滑,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前景黯淡。相反,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一方面,美国市场的缩减促使中国加快开拓其他地区的市场,亚洲、欧洲、非洲等地的出口均实现增长,显示出中国外贸的韧性。 另一方面,那些在对美出口中竞争力不强的商品,早已被市场淘汰出局。剩下的商品,基本上都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离不开”的,比如药品、医疗设备、某些高端电子产品等。这些商品的出口,不仅体现了中国的技术和产业优势,也让美国难以轻易“断供”。 以药品“康得”为例,这个品牌在中美贸易战中屡屡被提及。特朗普时期,甚至拜登上台后,这个药企都在不断“折腾”。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前三季度,“康得”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八成,显示出中国在高端医药制造上的强大实力。即使美国试图限制进口,依赖中国药品的需求依然强烈。 第一座“火山”是美国股市泡沫。现如今,美股的市值达到历史新高,估值水平极高,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泡沫风险。一旦泡沫破裂,不仅股市崩盘,更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动荡。特朗普时期的政策,某种程度上就是在“炸弹”上打火机,试图在泡沫爆裂前,将风险转嫁给下一任政府。 第二座“火山”是美国的货币政策。美联储本打算通过降息来应对经济放缓,但如果物价因为“加关税”而剧烈上涨,这会严重影响美元的信用。为了维护美元的稳定,美联储不得不优先考虑抑制通胀,而这意味着,利率可能会提前上调,导致美国经济陷入更深的困境。 此外,美国国内也出现了反对加税的声音。有人对特朗普的“关税战略”提出质疑,甚至有人起诉,试图阻止这类措施的实施。更悲催的是,如果加税政策被法院推翻,美国政府可能陷入“停摆”状态,税收无法正常征收,国家财政面临巨大压力。 面对美国的“变脸”,中国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中方提出的第一要务,是“回到2018年第一轮贸易战之前的状态”,也就是说,将美方所有的“折腾”归零,重新回到谈判的起点。这不仅是理性的要求,更是有底气的底线。 在谈判桌上,中方手握多张“底牌”。除了稀土、金刚石、光刻机、EDA自主技术外,中国还拥有关键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些“硬核”技术和资源,让美国难以轻易“断供”。 美国内部的局势也极为复杂。内部政治纷争不断,特朗普的连任希望渺茫,甚至可能面临法律诉讼,政局动荡不安。同时,美国还在与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展开多线作战,贸易关系紧张,经济压力巨大。 在此背景下,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也变得谨慎。美国想“打击中国”,但又怕“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一方面,不能让经济泡沫继续膨胀,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国内经济崩溃的风险。 这场中美贸易谈判,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脸上的每一丝表情,都在诉说着双方的底蕴、底线和未来走向。中方代表的淡定自若,彰显了中国的自信与底气;而美方代表的紧张与严峻,则反映出美国的困境与压力。 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格局。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博弈都在不断演变,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最令人瞩目的焦点之一。 贸易 中美贸易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