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现在日本人的矛盾心态。 谁能想到啊,自家地里种得出大米,货架上却老是缺货。

贾景云聊娱 2025-10-28 21:21:43

这就是现在日本人的矛盾心态。 谁能想到啊,自家地里种得出大米,货架上却老是缺货。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日本农协把着渠道不放,明明仓库里有粮,偏不往市场上投。搞得老百姓想买本国米得靠运气,价格还蹭蹭往上飙。 转头一看超市,隔壁中国的东北大米摆在那儿,价格便宜一半还不止。白花花亮晶晶的颗粒饱满得很,包装上明晃晃写着"辽宁盘锦"。可不少日本人愣是绕着走,嘴里嘟囔着"中国产的可不敢吃"。有个穿西装的大叔边挑国产真空包边说:"别的也就算了,大米这东西…万一有问题可就全完啦。" 其实日本农林水产省去年刚公布过检测数据,中国进口大米农药残留合格率98.3%,比东南亚产区还高出俩百分点。东京都卫生局今年三月抽检的辐射量报告里,秋田产越光米数值反倒比黑龙江绥化产的粳米高了0.02微西弗。但这些表格压根没人细看,电视里整天播"国产品牌才是才是安心之选"的广告,主持人捧着碗热腾腾的白饭感动到流泪的画面可比数据直观多了。 农协这边也挺绝,去年光是大阪地区就压着12万吨储备米不放市面。他们搞了个"计划流通制",说是要保持米价稳定,结果稳来稳去普通家庭买米都得碰运气。神户三宫超市超市的店员悄悄吐槽:"周三凌晨来排队才有可能抢到新到新泻鱼沼产,比抽演唱会门票还难。" 倒是有些年轻人开始算账了。住在西川口的浅野小姐给我看她的记账本:"同样两千日元,买国产米只够三天份,换成中国米能吃一周。剩下的钱还能买条鲑鱼。"她说着耸耸肩,"反正检测标准都是CODEX国际食品法典,有什么区别嘛。" 可老一辈还是转不过弯。京都的老匠人山人山田先生坚持每周坐电车去乡下亲戚家取米:"我这辈子经历了太多次'安全神话'崩塌,上世纪70年的镉污染事件还记得呢。与其操心看不见的检验章,不如信自己脚踩的土地。"他家茶室挂着"和食一体"的卷轴,纸边都泛黄了。 这事儿越想越有意思当超市货架上并列摆放的两种大米,价格差两倍,质量检测单差不多,甚至连米饭香气都难以区分的时候,人们的选择反而变得更艰难了。嘴里说着"科学数据",手却诚实地伸向熟悉的包装袋。 前两天在推特看到个热门讨论,有个主妇晒出用中国米做的寿司便当,当,配文写着"终于不用半夜跑去抢米了"。底下吵成一片,有人说她"背叛传统",也有人追问"到底哪家超市买的"。看来紧绷的绳子总算有人试着松动了一下。 你们说这心结啥时候才能解开呢?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贾景云聊娱

贾景云聊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