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在吉隆坡关了门谈了10小时的谈判,结束之后没有联合记者会,没有签字仪式,但懂

承影简史 2025-10-29 13:40:26

一场在吉隆坡关了门谈了10小时的谈判,结束之后没有联合记者会,没有签字仪式,但懂行的人都在抠字眼——因为双方通报里,各藏了一句“过去几乎不可能出现”的话。 美方10月初就放风,说11月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的关税,领头人还公开点名批评中方的李成钢副部长,说他8月的行动有“煽动意味”,摆明了想先拿气势压人。 但中方也没软,同期就出台了稀土出口管理新规,现在电动车、半导体这些高精尖产业离了稀土根本玩不转,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底气。 所有人都以为这场谈判可能就是走个过场,没想到两边真坐下来谈了10小时,没中途散场,也没翻桌子,光是这点就说明事情不简单。 关键就出在会后那两份简报上。 中方直接写了“美方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这话太直白了,以前官方通报里顶多会说“坦诚交流”“交换了意见”,从来不会这么明着点出“强硬”和“坚定”的对立,这等于不藏着掖着,把谈判桌上的火药味直接摆到了台面上。 更让人吃惊的是美方,他们的通报里居然出现了“平等、尊重”这四个字,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分歧,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过去美方谈事,张口闭口都是“从实力出发”“基于规则”,潜台词就是得听他的,哪会主动提“平等”?这四个字往纸上一写,等于承认单方面施压没用了。 这两句话不是随便说的,全是谈判桌上实打实博弈出来的结果,桌上摆的议题个个都是硬骨头:出口管制、关税延期、芬太尼治理、301措施,每一个都牵扯到双方的核心利益。 美方一开始还拿关税威胁,可真到了桌面上才发现,100%关税就是句空话,真落地了美国自己的物价得涨,产业链得受冲击,国内压力根本扛不住。 中方这边就更稳了,稀土新规不是不让卖,就是管得严了点,正好戳中美方的供应链要害,所以说话腰杆硬,直接挑明“维护利益坚定”,就是告诉对方别想占便宜。 谈判过程里的细节也能说明问题,第一天从中午谈到晚上,酒店灯都没灭,安保也没撤,说明内容一直在推进,没失控。 第二天接着谈,结束后美方先跳出来说达成了“具有建设性的框架”,还提了领导人会晤的可能,急着往自己脸上贴金。 中方的通报就实在多了,只列了谈了哪些议题,最后补了句“双方将分别履行内部报批程序”,这话太关键了,意思是谈归谈,能不能成还得看内部流程,主动权没交出去。 为啥两边都不搞联合记者会?就是因为分歧还没彻底解决,没法一起露面说话,但能谈到这个份上,本身就是突破。 以前就算没成果,至少会一起站出来装装样子,这次连这个环节都省了,说明大家都没精力搞虚的,全在盯着实际利益。 而且美方突然提“平等尊重”,根本不是心软了,是现实逼的,他们新能源和半导体产业离不开稀土,国内通胀还没压下去,供应链也不稳,再硬扛下去吃亏的是自己,只能放低姿态。 中方说“强硬、坚定”,也不是故意挑事,就是摆明底线,以前可能还会顾及场面,现在没必要了,实力在这摆着,稀土新规就是底气,没必要藏着掖着。 这两句话一出来,懂行的都明白,中美之间的谈判格局变了。美方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居高临下,中方也不用再委屈求全,现在是实打实的对等博弈。 还有个点得说清楚,两边虽然没签协议,但谈出了“框架”和“初步共识”,还说要建工作组定期沟通,这说明没把路堵死。 芬太尼治理这种双方都有好处的事,已经能达成务实合作,其他难啃的骨头慢慢磨。 美方急着说“有进展”,其实是想对内安抚,毕竟他们更需要阶段性成果。 中方稳扎稳打,走内部报批程序就是怕对方耍花样,把丑话说在前面,免得后续被动。 总的来说,这两句话就是这场10小时谈判的核心,美方的“平等尊重”是被逼出来的妥协,中方的“强硬坚定”是实力撑起来的底气。 没有联合记者会,没有签字仪式,恰恰说明这不是走过场的谈判,是真刀真枪的较量。 现在谈完了,流程还得走,但光是这两句话,就已经透露出明确信号:以后中美打交道,得按平等的规矩来,中方不会让步,美方也别想再搞单边施压,这就是最实在的变化。 参考资料: 临邑融媒《中美谈判长达10小时,双方都有一句话前所未见,美方承认中地位》

0 阅读:0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