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了吗?今年双11发生了三个怪相,风向彻底变了! 第一个,电商静悄悄。往年一进入10月,各大手机APP全是电商双11广告,结果今年10月都要结束了,手机清爽了不少。各大电商的玩法也精简了,数学题、熬夜抢、跨店满减基本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件立减,便宜多少一目了然,以及把双11提前,让大家有更多时间选货。乍一看,电商似乎不再重视双11了。 第二个,电商竞争更理性了。相比前些年的屏蔽对手、价格战,今年各大电商则是从商品品质和服务出发,吸引消费者的同时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例如阿里帮品牌和商超都参与双11活动,线上线下联动成了常态,使线下零售和线上电商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唯品会则被曝出,把中国中检实验室搬进了奢侈品仓库,对所有高价值商品进行三次交叉鉴定,推动着网上买奢侈品进入了售前鉴真时代。 第三个,销量出乎意料。虽然没有GMV大屏了,但快递数据却很亮眼。数据显示,2024年“双11”期间全国快递揽收量达120.82亿件,同比增长21.4%,业内指出2025年这一数据有望再创新高。从电商看,天猫双11首小时35个品牌成交破亿,1802个品牌成交翻倍。唯品会上折扣奢侈品销量同比大增,诸多国货服饰迎来50%以上增长。10月9日至10日,京东APP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47.6%。 可以说,今年双11的风向是彻底变了,大家不再拼命追数字、抢热点,平台和消费者都更务实了。电商玩法简单,服务提升,平台更规范,消费者成了最大受益者,消费者激情提高了,反过来又带动了电商业绩增长,仿佛回到了17年前。 谁没被往年的双11“烧脑套路”劝退过?算满减算到头疼,熬夜蹲点抢不到券,最后发现没便宜多少,那种挫败感至今记得。 今年的“一件立减”简直是救星,不用费脑比价,价格明明白白,不少人直言“看着划算就直接下单”,这才是购物该有的轻松感。 平台放弃浮夸的GMV大战,转而深耕服务,是真的摸透了消费者心思。数据显示,今年双11退货率同比下降15%,大家买得更放心,也更愿意复购。 线上线下打通太关键了!下班顺路去商超自提网购的商品,不满意直接门店退换,这种便捷性,是纯线上购物永远给不了的体验。 国货的爆发不是偶然,品质升级+实在折扣,让越来越多人愿意为本土品牌买单。50%以上的增长,是消费者用钱包投出的信任票。 以前电商靠“流量轰炸”博眼球,现在靠“真诚让利”留人心。这种转变,说明行业终于从“野蛮生长”走向了“良性循环”。 消费者的理性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更懂花钱了。不被噱头绑架,只买真正需要的,这种务实心态,也倒逼平台回归商业本质。 120多亿件的快递量,印证了大家的消费需求仍在,只是需要更舒服的消费场景。平台顺应趋势,业绩自然水涨船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