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被我说中了! 美国财政部突然宣布: 10月29日,美国财政部突然宣布:向俄罗斯石油公司icon德国icon子公司Rosneft Deutschlandicon颁发特殊许可,允许其继续交易。 这纸许可看着轻飘飘,实则是美国把“制裁大棒”举到半空又悄悄放下的狼狈证据。就在一周前,美国还联合G7喊着要加码对俄能源限制,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更是放狠话“要让俄石油公司彻底失去国际市场”,转脸就给对手的子公司开了绿灯。这哪是“制裁松动”,分明是被现实戳破的政治谎言。 没几个人知道,Rosneft Deutschland手里攥着德国的“能源命门”。这家公司在德国有三座炼油厂,施韦特的PCK炼油厂更是硬通货——柏林90%的汽油、柴油都从这儿来,连机场的航空燃油都得靠它供应。 德国政府上个月刚把这些资产托管给联邦网络局,说白了就是怕断供,现在美国要是真把交易掐了,柏林街头下周可能就得出现加油长队。 美国这步棋完全是被盟友架着走的。德国经济部长赖歇早就在G7能源会议上放了话,直言“制裁不能让德国老百姓在冬天挨冻”,欧盟委员会也跟着敲边鼓,说要“把制裁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要是美国硬来,最先跳反的就是欧洲盟友。要知道,欧盟现在还得靠德鲁日巴输油管道从俄罗斯买原油,真把Rosneft逼急了,断的可不只是德国一家的油。 更讽刺的是这许可的“附加条件”——6个月期限,还不能续期,明着是给德国留了“找替代方案”的时间,实则是给自己找台阶。 美国心里比谁都清楚,德国想把炼油厂的原油来源从俄罗斯换成中东,没个一两年根本办不成。施韦特炼油厂从建成就没接过非俄原油,管道改造、设备调试哪样都得花钱花时间,6个月连图纸都未必能画完。 这事儿把美国的“制裁双标”扒得一干二净。对伊朗石油,美国能逼得各国不敢买;对俄罗斯,却对着关键子公司网开一面。 核心还是利益算计:伊朗石油占全球份额少,掐了也掀不起大浪;可俄罗斯石油要是真断供欧洲,国际油价能飙到每桶150美元,本来就通胀高企的美国经济根本扛不住。特朗普还想靠“稳定油价”拉选票,自然不敢真把能源市场搅乱。 德国老百姓早看透了这场闹剧。柏林的出租车司机汉斯接受采访时说:“政客们今天喊制裁,明天发许可,最后买单的还是我们,加油贵了三块多欧元,没人管。” 这话戳中了要害——美欧折腾半天,能源公司的利润没少赚,普通民众却得为政治博弈掏腰包。 别以为这是俄罗斯的“胜利”,更像一场三方妥协的戏码。俄罗斯没丢德国市场,美国保住了盟友关系,德国暂时不用面对能源危机,可本质还是在饮鸩止渴。6个月后许可到期,该解决的问题一个没少,到时候恐怕又是新一轮的拉扯。 这场“许可闹剧”最该警醒的是那些被美国制裁裹挟的国家:所谓的“国际规则”,从来都是围着利益转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