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作出明确界定:一是含中国来源稀土成分≥0.1%的光刻机类货物,无论产地与中转路径,均需向中方申请出口许可,并详细报备用途、用量及终端客户信息;二是针对14纳米逻辑芯片、14纳米或256层以上存储芯片的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及相关材料,出口实行逐案审批制度。 这一政策精准击中荷兰半导体产业的“命脉”。数据显示,中国掌控全球69.2%的稀土产量和90%以上的加工产能,ASML的EUV光刻机离不开中国超高纯度铈基材料抛光镜头,单台设备稀土磁体用量超10公斤,占电机成本30%以上。 而荷兰此前刚配合美国升级对华限制,不仅冻结中企持有的安世半导体股权,还计划加码DUV光刻机出口禁令。 矛盾的是,荷兰对中国稀土依赖度极高,2025年上半年进口量占全球出口的26.4%,ASML库存仅能维持8周生产,一旦许可延迟,月产能将下滑15-20台,年损失超32亿欧元。 美国虽有稀土储量,但提纯纯度仅99.9%,远不及中国的99.999%,且成本是中方3倍。 我倒是认为这场博弈的核心并非资源封锁,而是技术与产业链的话语权争夺。中国已形成从开采到回收的全链条优势,2025年稀土永磁产量占全球91.6%,替代材料研发亦取得突破。 新规以“0.1%门槛”和“逐案审批”构建精准防线,既回应了荷兰的不合理限制,也为全球稀土资源合理利用树立标杆,倒逼产业链重构走向公平透明。

花开花落看世界万象
直接找理由把荷兰在中国境内的科技企业收归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