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悲喜剧:当中国执筷美国举刀,谁在餐盘里跳机械舞?》 当中美在博弈场亮出兵器——中国手持稀土铸就的“筷子”,美国挥舞关税打造的“刀叉”,欧洲却发现自己成了餐桌上最尴尬的存在:那盘任人宰割的法式焗蜗牛。 精妙的死循环 欧盟的反胁迫工具本被寄予厚望,却在现实面前沦为摆设。当27国需要集体表决时,西班牙正数着中国电动汽车的投资钞票,匈牙利抱着宁德时代的生产线傻笑。这场面活像菜市场讨价还价,所谓“地缘经济核武器”,连发射按钮都被各国与中国的后门交易焊死。 稀土的魔幻现实 中国稍紧稀土出口,欧洲电动车工厂便开始跳机械舞。德国经济部长欲赴北京谈判,竟被盟友扯住后腿,最终只能守着视频会议度日。更讽刺的是荷兰政府“接管”安世半导体——表面防技术泄露,实为躲避美国制裁。这像极了同时被两个黑帮收保护费的小店主,左右为难。 荒诞的反击 法国给电动车补贴设“绿色门槛”,却忘了雷诺电池依赖中国碳酸锂;英国豪掷3750英镑补贴,结果市民抢购的尽是中国车。这种拿中国补贴对抗中国产品的操作,堪比用敌方弹药给自己盔甲打补丁。 深层的困境 欧洲已陷入“两面不是人”的绝境:中美若谈成,将拿欧洲市场当筹码;若谈崩,首波贸易流弹必先击穿莱茵河。德国企业一边骂中国“贸易侵略”,一边续签稀土合同,精分程度堪比边戒毒边吸毒的瘾君子。 拥有5亿人口、17万亿GDP的欧洲,本该是棋手却甘当棋盘。当布鲁塞尔官员为“决议该加哪个形容词”争吵不休时,中美已用他们的市场重绘世界版图。 下次听到欧洲经济学家哭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妨提醒他们:餐盘里的蜗牛,终究跳不出大国博弈的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