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宣布对向中国出口部分光刻机的许可收紧,ASML称部分订单和服务将受影响。 2025 年 10 月刚生效的政策,把管制范围从之前卡得死死的 EUV 光刻机,直接扩到了 NXT:1970i、1980i 这类量产型 DUV 设备。 这里得先把门道讲明白:EUV 是造 5 纳米、3 纳米高端芯片的独一份家伙,没有它根本搞不定顶尖制程; 而这次新增的 DUV 设备,是中低端芯片量产的主力,汽车里的控制芯片、家电里的普通芯片,基本都靠它生产。 之前荷兰只卡高端,现在连中低端的口子都收了,相当于给全球半导体设备贸易又加了一道更紧的枷锁。 这事儿看着是荷兰自己拍板的决定,明眼人都能瞅出背后的门道 —— 美国的压力从来没断过。 10 月 8 号美国国会还在喊,要彻底禁止 DUV 浸没式设备对华出口,拜登政府这几年一直逼着盟友跟着搞技术封锁,连荷兰首相斯霍夫都坦言,美国给的压力实在太大,就算换了特朗普政府估计也一样。 但荷兰自己也犯愁,毕竟 ASML 这家全球唯一能造 EUV 的巨头,跟中国市场绑得太牢了。 ASML 最新披露的 2025 年三季度财报里藏着关键信息:单季度来自中国大陆市场的收入达到 23.3 亿欧元,占公司总设备收入的 42%,这个比例比上一季度还提升了 15 个百分点。 一边是盟友的硬逼,一边是占比近半的大市场,荷兰这步棋走得别提多纠结了。 而在这场政策调整里,最坐不住的当属 ASML。 新上任的 CEO 傅恪礼 10 月 22 号接受采访时说得很实在:企业必须遵守所在国的法规,但技术发展有其自身规律,遵循的是物理定律,不是靠人为封锁就能拦住的。 这话里满是无奈 ——2024 年刚丢了 EUV 的中国订单,2025 年连 DUV 的生意都要缩水。 公司 CFO 早在 10 月 15 号就透露,已经在为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做准备,虽然眼下库存还够用,但长期丢了市场,研发投入和技术迭代肯定受影响。 更讽刺的是,外媒都戳破了这里的双标:ASML 的设备能卖给印度、巴西,偏偏到中国就卡壳,本质上就是把技术当成了武器,硬生生打断全球产业链的正常节奏。 有人可能会问,ASML 会不会偷偷给中国出货?这种情况基本没可能发生。 先不说荷兰政府每周都会和 ASML 召开专项会议,核查出口相关的各项细节,光刻机本身就不是普通商品 —— 从生产到交付全程都有追溯记录,设备里的核心部件、后续的软件维护都得 ASML 跟进,一旦被查出违规,公司在全球的信誉就得彻底崩塌。 更关键的是,ASML 自己也松了口,说 2026 年中国大陆的收入会比 2024、2025 年明显下降,财报数据就摆在那儿,根本藏不住。还有人纳闷,为啥连中低端的 DUV 都要卡? 这正是美国的算计 —— 中低端芯片看着不高端,却是汽车、家电这些实体经济的刚需,卡断 DUV 供应,等于掐住了普通芯片的量产命脉,影响比只卡高端 EUV 还广泛。 当然,中国也不是等着被动应对。10 月 9 日,商务部一次性发布了六份公告,直接升级了对稀土及永磁体产品的出口管制措施: 含钐、镝等中重稀土 0.1% 以上的产品,出口前必须拿许可,要是用于高端芯片或军用领域,还得逐案审查,甚至直接不批。 要知道,ASML 的光刻机里根本离不开稀土材料,这招算是精准反制。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已经明确表示不满,认为荷方是在 2023 年管制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违背了市场原则。 更重要的是自主创新的突破,虽然现在还没法完全替代 ASML 的高端设备,但国产 DUV 设备已经在中低端领域有了实质进展,加上这么多年的技术积累,正一步步缩小差距。 ASML 前任 CEO 温宁克早警告过,要是不分享技术,中国迟早会自己研究出来,现在这话正慢慢变成现实。 这场博弈里,其实没有真正的赢家。ASML 眼睁睁看着近半市场流失,荷兰本国的半导体产业地位也因此出现松动; 美国这边看似占了上风,却把全球产业链搅得更脆弱,汽车、电子等行业说不定就会因为芯片短缺涨价缺货; 中国虽然短期面临设备压力,但倒逼之下的自主创新反而跑得更快,2025 年上半年芯片产量同比都涨了 28.9%。 全球半导体产业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靠施压搞脱钩,最后只会反噬自己。 现在新规刚落地没多久,后续影响还在发酵,但有一点很明确:技术霸权终究挡不住发展的脚步,踏实搞研发、稳住产业链,才是真的长久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