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韦尔斯克被俄军不断推推推,挡不住啊,已经是坐困孤城。 乌军如今在谢韦尔斯克、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31 11:30:12

谢韦尔斯克被俄军不断推推推,挡不住啊,已经是坐困孤城。 乌军如今在谢韦尔斯克、红利曼、沃尔昌斯克、库皮扬斯克、顿河康斯坦丁诺夫卡等地全都陷入这种困境,红军城现在更是到了崩溃边缘。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扎波罗热,乌军更是只能眼睁睁看着俄军东部集群大踏步前推。 战场这东西从来都不是匀速前进的跑步机,更像是给气球打气,前半段怎么捏都没事,等气压到了临界值,轻轻一碰就炸,谢韦尔斯克这些地方的情况就是最鲜活的例子。 没人敢说俄军一开始就势如破竹,毕竟双方在东部拉锯了那么久,可当各种不利因素攒到一块儿,乌军的防线就跟被泡软的饼干似的,说垮就垮。 谢韦尔斯克之所以成了坐困孤城,核心不是俄军突然开了挂,而是补给线先被啃成了筛子,就像人被掐住了脖子,再有力气也使不出来。 俄军早就摸透了乌军的后勤脉络,把通往谢韦尔斯克的几条关键道路都纳入了炮火覆盖范围,乌军想送点弹药粮食,得冒着三分钟一发炮弹的风险,到后来干脆只能靠无人机零星空投,这点东西连塞牙缝都不够,守兵饿都快饿垮了,还谈什么抵挡。 这种崩溃从来不是单点爆发,而是连锁反应,就像推倒多米诺骨牌,第一块倒了后面就停不下来。红军城的5500名乌军被围就是最好的证明,本来还能靠着最后一条补给线硬撑,结果罗金西克镇一丢,这条生命线直接断了,没过几天就传出了崩溃的消息。 更关键的是俄军的火力压制早就把乌军的防御体系磨得没了脾气,就拿恰西夫亚尔来说,俄军的152mm榴弹炮每天要砸过去400发炮弹,这种炮可不是闹着玩的,一发43.5公斤的高爆弹能炸出5米宽、2米深的坑,混凝土工事都能炸出手指宽的裂缝。 乌军士兵躲在掩体里,土渣子天天往下掉,连喝口水都得冒着生命危险,这种精神折磨比正面冲锋还熬人,撑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人放弃,一旦有第一个逃兵,溃败的情绪就会像瘟疫一样蔓延。 再看看那些被连带着陷入困境的据点,红利曼、库皮扬斯克这些地方,说白了就是被波克罗夫斯克的失守给拖累了。这座被双方抢了一年多的后勤枢纽,一旦被俄军突破,乌军整个东部的防御链就断了线。 波克罗夫斯克不仅有铁路还有高速公路,之前乌军全靠这儿往各个据点送弹药,现在俄军打进来,等于把乌军的弹药库和急救站端了。 更鸡贼的是俄军没搞傻大个似的正面强攻,而是派小股步兵分批渗透,再用无人机盯着乌军的补给车队打,短短几天就切断了通往米尔诺拉德镇的关键高速,让周边据点的乌军成了没娘的孩子。 美军战争研究所都承认,俄军在这一带摆了2.7万士兵、100辆坦克和160门火炮,这种兵力密度下,乌军想反扑都没地方凑兵,只能眼睁睁看着防线一点点被蚕食。 其实这种“攒够力气再爆发”的战场规律,早有先例可循,当年解放战争里的锦州战役就是翻版。 一开始解放军对锦州的围攻也打了不少硬仗,国民党军靠着坚固工事和空中支援硬撑,可当塔山阻击战掐断了葫芦岛的援军,后勤线又被彻底封死,城里的守军立马就没了斗志。 本来还宣称要“死守半年”,结果总攻发起后31个小时就被拿下,锦州一丢,东北的国民党军防线瞬间崩盘,和现在乌军在东部的处境如出一辙。 战场就是这样,前期的拉锯看着没章法,其实都是在给“突变”攒能量,可能是一次关键补给线的失守,可能是持续火力压制下士气的崩溃,也可能是战略枢纽的易手,这些因素单独看都不算致命,可凑到一起就会形成摧枯拉朽的力量。 现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扎波罗热的乌军只能干看着俄军推进,本质上就是这种突变效应的延续。 东部防线的多个据点接连崩溃,让乌军的兵力调配彻底乱了套,想增援这边就得抽那边的兵,结果哪边都守不住。 俄军则借着这股势头趁热打铁,用无人机侦察锁定目标,再用火炮精准打击,乌军连构筑新防线的时间都没有。 说白了,战场的匀速只是表面现象,就像高压锅炖肉,盖子没跳之前安安静静,等压力够了就会猛地爆开,谢韦尔斯克这些地方的溃败,不过是这场战场高压锅里,第一个跳起来的盖子而已。

0 阅读:1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