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中国建核电站只是为了发电?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说白了,那是因为我们早已盯上了美国的“命根子”——石油! 要搞懂这层逻辑,得先回头看看美国是怎么靠着石油把美元捧上神坛的。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了,美元失去了黄金背书眼看就要失势,美国急中生智跟沙特签了个“不可动摇协议”——沙特卖石油必须用美元结算,美国则给沙特提供军事保护。 就这一招,沙特带着OPEC一众产油国纷纷跟进,全球石油贸易从此被美元绑死,这就是所谓的“石油美元”体系。 从那以后,美元就不再是单纯的货币,成了买石油的“入场券”,全球原油贸易里美元结算占比长期戳在80%以上,美国相当于给美元上了个“能源保险”,只要印印钞票,就能换走其他国家辛辛苦苦挖出来的石油,这空手套白狼的生意,可比搞制造业轻松多了。 而咱们中国,恰恰是全球数一数二的石油消耗大国,这就意味着过去咱们不得不被石油美元牵着鼻子走。 2024年的数据摆在那儿,咱们全年原油进口量高达5.53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还维持在71.9%的高位,换句话说,咱们每用10桶油,就有7桶多要从国外买。 要想买这些油,就必须先把人民币换成美元,手里得攥着大量美元储备才行。这就相当于美国拿着石油美元的鞭子,咱们买油花的每一分钱,都间接给美元的霸权添了砖加了瓦。 更憋屈的是,美国还能靠着美元霸权随便收割,比如2022年美联储一加息,美元指数飙升,就算当时地缘冲突闹得厉害,以美元计价的原油实际价格照样被压得死死的,咱们买油就得花更多钱,这种被动挨打的滋味,谁也不想一直尝着。 所以说建核电哪里是单纯的能源工程,这分明是破局石油美元的关键一步。核电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替代化石能源,而且是大规模替代。 2024年咱们运行的57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不到全国总装机的2%,却贡献了4.72%的发电量,还等效减排了3.34亿吨二氧化碳。别小看这4.72%,要是换成火电,得烧多少煤、消耗多少石油相关的能源? 更重要的是咱们核电的扩张速度,短短34年时间,装机容量从秦山核电站最初的30万千瓦飙升到现在的5943.17万千瓦,翻了差不多200倍。 现在咱们手里握着28座在建商业反应堆,比印度、俄罗斯、韩国这些国家的在建数量加起来还多,在建装机容量连续18年全球第一,2024到2026年全球新增的核电容量里,咱们占的份额绝对是大头。 这么拼命建核电,就是要一步步降低对石油、煤炭这些传统能源的依赖,手里对石油的需求少了,对美元的需求自然就降了,美国那套“印钞换石油”的玩法,根基不就松动了吗? 更妙的是,核电给了咱们跟产油国谈条件的底气,直接撬动石油美元的结算体系。以前咱们买油只能乖乖用美元,现在有了稳定的核电撑着能源自给率,就敢跟产油国商量“用人民币结算行不行”。 最典型的就是中俄石油贸易,2022年的时候人民币结算比例才3%,到了2024年直接飙升到41%,计划2025年还要冲到60%,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硬生生在石油美元的墙面上凿开了一个大口子。 不光是俄罗斯,阿联酋对咱们出口原油的人民币结算比例也涨到了18%,比2023年翻了好几倍;连伊拉克都松口了,允许本国企业跟中国做非石油贸易时用人民币结算。 这些变化堆在一起,直接让2025年全球原油贸易的美元结算占比跌到了72%,这是1974年以来第一次跌破75%,而人民币结算占比从2020年的1.5%涨到了6.8%,看着涨幅不大,但势头已经起来了。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产油国愿意收人民币,是因为咱们中国有稳定的能源需求,更有不依赖石油的底气,就算国际油价波动、美元加息,咱们的能源供应也不会掉链子,人民币自然就有了说服力。 要是咱们还像以前那样,离开进口石油就玩不转,产油国凭什么冒着得罪美国的风险跟咱们用人民币结算? 现在咱们建核电的速度越快、规模越大,能源自主的腰杆就越硬,跟产油国谈本币结算的筹码就越多。 美国靠着石油美元当了几十年的“全球掌柜”,现在咱们用核电这把钥匙,慢慢打开了能源自主的大门,顺带还撬动了美元的霸权根基,这盘棋下得可比单纯发点电要深远多了。 等到咱们的核电装机容量再翻几番,石油对外依存度再降几个台阶,说不定全球原油贸易里,人民币结算就能跟美元分庭抗礼了,到时候美国想再靠印钞票换石油,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