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地铁出了个新鲜事,有人过闸机时不掏交通卡,反而从包里抽出把“宝剑”,用剑尖一碰,“嘀”就进站了。这把25厘米长的塑料剑其实是官方出的联名交通卡,叫“咖喱棒”,卖119块,刚上市就抢光了。 视频里看,这卡做得挺像回事,连剑鞘都有。早高峰这么一“拔剑”,周围人都在看,确实给枯燥的通勤添了点乐子。 但争议也跟着来了。不少人担心:这玩意儿能带进地铁吗?剑头虽然说是钝的,可25厘米的硬塑料,万一挤地铁时戳到人怎么办?更有人担心,要是有人模仿这个造型藏真家伙,安检能分得清吗? 面对质疑,地铁和交通卡公司都出来表态了:不算违禁品。他们说剑头做过圆滑处理,而且上线前就跟地铁通过气,确认能带。 其实上海交通卡公司挺会玩,之前跟宝可梦、初音未来的联名款就火过。这次把交通卡做成宝剑造型,确实有创意,但也碰到了一个边界问题——文创产品到底能多“出格”? 有人觉得挺酷,通勤路上多点趣味没什么不好。但也有人说得实在:偶尔看到一两个觉得新鲜,要是早晚高峰人人都“拔剑”,那场面想想都乱。 说到底,创新是好事,但在地铁这种封闭又拥挤的公共空间里,任何设计都得多考虑安全和社会影响。这把“宝剑”卡确实给年轻人带来了仪式感,可公共产品的设计,终究不能只图好玩。



也许陌生
花里胡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