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已经与特朗普电话沟通过,一致认为中国不能够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冷紫叶 2025-11-03 14:48:15

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已经与特朗普电话沟通过,一致认为中国不能够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以迫使俄罗斯做出结束战争的举动。 这话听着挺像那么回事,好像攥住了啥关键筹码,可真往深了扒,全是站不住脚的套路。 先看看眼下俄乌那边的情况,根本不是断个石油就能解决的,波克罗夫斯克那块儿拉锯战都快两年了,俄军靠饱和轰炸推进,乌军躲在地下工事里抵抗,两年才推进7公里,双方都打得头破血流。 更要命的是能源攻防战,乌军天天炸俄罗斯的炼油厂,图阿普谢港那个输油终端一着火,每天30万桶的出口就停了,现在俄40%的炼油产能都摆了摊。可俄罗斯也没怂,照样靠石油出口撑着财政,这能源命脉要是真被掐死,早就扛不住了。 斯塔默敢说这话,底气似乎来自英国带头搞的能源打压,他之前在伦敦开“志愿联盟”会,还跟泽连斯基一块儿喊,说要把俄石油天然气踢出全球市场,英国自己早早就全面限制俄能源了。 欧盟也跟着凑数,刚通过第19轮对俄管控,第一次把天然气行业拉进来,新增69项限制措施。可这事儿根本没表面那么齐心,斯洛伐克就硬顶着反对,总理菲佐直接说,欧盟该操心能源价格和汽车工业,不是没完没了搞制裁。 特朗普这边更有意思,他之前就被欧洲那帮人撺掇过,说让他给普京设个4月20日的停火最后期限,能攒政治名声。这次跟斯塔默搭伙,俩人一块儿提石油的事儿,说白了就是想借俄乌问题刷存在感。 可特朗普自己都没给欧洲准话,之前斯塔默去白宫要安全保障,他就打哈哈,还反问“你们能独自扛俄罗斯吗”,当场把斯塔默问得只能尬笑。 俩人都不提一个关键事儿:就算中国真停了买俄石油,还有人抢着接盘。印度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根据克普勒公司的数据,印度10月上半月每天从俄罗斯买180万桶石油,比9月多了25万桶,这都占到印度进口总量的34%了。 为啥这么积极?每桶有5美元的折扣,炼油毛利还高,再说美国的原油跟印度的炼油工艺不兼容,最多一天也就供40来万桶,根本顶不上。美国之前还因为这事儿给印度加征50%关税,结果印度直接骂不公平,该买还是买。 更别说中国跟俄罗斯的石油贸易本来就合情合理,就是正常的经贸往来,既不违反国际法,也没像美英那样给冲突方送武器。中国一直站在中立立场,劝和促谈,哪轮得到别人指手画脚。斯塔默和特朗普拿这个说事儿,本质就是想把中国拖进浑水,转移自己制裁没效果的尴尬。 俄罗斯那边早把这套路看穿了,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接说,欧盟的制裁空间早就耗光了,根本没新招可用。俄罗斯对这些限制早就有了“免疫力”,真逼急了还能强硬反击。 现在俄虽然炼油产能受了点损失,国内加油站得限量加油,但靠着印度这些买家,能源出口的基本盘没垮,财政也还撑得住。想靠断石油逼普京低头?简直是想多了。 再看美英自己的处境,美国刚制裁了俄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却连生效日期都不敢说,明显是想让欧洲冲在前面当挡箭牌。英国看似强硬,可自家经济也受能源价格上涨拖累,能做的无非是跟着美国喊口号。 欧盟更别提了,第19轮制裁刚过,内部就吵成一团,匈牙利、斯洛伐克个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根本形成不了真正的压力。 还有扎波罗热核电站那事儿,天天遭炮击,俩机组都停了供暖,全靠柴油发电机撑着,国际原子能机构都急得跳脚。这时候不想着怎么停火保安全,反而琢磨着怎么掐石油,根本没把民生当回事。 俄乌冲突到现在,早就不是简单的军事对抗了,成了能源、核安全、地缘政治的多重博弈,靠施压第三方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斯塔默和特朗普心里其实门儿清,这招根本没用,但他们就得这么说,毕竟美英在对俄施压上已经没多少牌可打了,只能拉上中国造势,显得自己还能掌控局势。 可明眼人都看得清楚,能源市场早不是他们说了算了,印度这些国家的选择摆那儿,俄罗斯的应对也硬气,真要能靠断石油结束战争,他们早自己办成了,犯不着等着中国出手。 说白了,这通电话就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政治秀,美英自己内部矛盾一堆,制裁效果又差,就想拿中国当靶子转移视线。可惜现实摆在这儿,石油贸易的逻辑从来不是谁喊两句就能改变的,真要想结束战争,不如坐下来好好劝和,总比逼着第三方选边站强得多。

0 阅读:1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