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忍的时候,中美打不起来。中国不忍的时候,中美有打起来的风险。但中国忍了你美国几十年,把中国习惯当成日本韩国了,还是把中国习惯当成法国德国了?说白了,这中美之间的事压根没那么复杂,中国愿意忍的时候,天塌不下来;可要是中国不想忍了,那风险就真得拎出来好好掂量掂量。 上世纪 90 年代的银河号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美国毫无根据就说中国货轮装了化学武器原料,二话不说切断 GPS,还派军舰直升机围堵,逼着要登船检查。 那时候中国海军还没成气候,改革正到关键节点,根本经不起折腾,只能捏着鼻子同意第三方介入检查,最后查不出东西,美国连句正经道歉都没有,当时主导谈判的外交官提起这事都觉得窝囊。 后来 1999 年使馆被炸,三名记者牺牲,全国都在愤怒抗议,可那时候中国还没加入 WTO,经济和科技都落后一大截,连反制的底气都不足,最后也只能争取到赔偿和一句轻飘飘的道歉。 2001 年南海撞机,飞行员王伟牺牲,僚机明明锁定了敌机却不能开火,只能看着美国侦察机迫降在自家机场,最后还是得放人家走,这种憋屈换谁都难受,但当时的实力差距摆在那,只能忍下来。 美国大概就是从这些事里养成了错觉,觉得中国和日本一样好拿捏。 80 年代日本半导体占全球一半市场,美国一声令下加征 100% 关税,日本企业损失惨重,首相还得乖乖去美国谈判,最后签了不平等的半导体协议,硬生生被拖进 “失落的十年”。 韩国更不用说,驻着美军,连战时指挥权都不在自己手里,美国要搞芯片限制,三星也只能跟着听话。 法德这些欧洲国家看似硬气,北溪管道被炸成那样,明眼人都知道是谁干的,可最后也只能搞搞没结果的调查,连公开指责都不敢。 美国习惯了这种一施压就有人妥协的节奏,自然觉得中国也该这样。 可美国没算到,中国的隐忍从来不是认怂,而是在憋劲搞发展。 2016 年美国又想在南海故技重施,派双航母编队闯进来,没想到这次中国三大舰队加上辽宁舰直接摆开架势,把美国航母的位置都摸清了,最后美军只能悄悄溜走,这是中国第一次明着不再忍。 2018 年贸易战打响,美国一开始加征关税,中国还留着谈判缓冲,只分档加征 5%-25% 的税,可到了 2025 年美国把税率提到 84%,中国当天就宣布对等反制,还把美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断了他们的稀土供应。 要知道美国稀土进口依存度高达 83.7%,重稀土更是 97% 靠中国,这一下就打在了痛点上。 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只能被动挨打的样子了,2023 年 GDP 按购买力平价算已经是美国的 120%,制造业增加值是美国的 1.67 倍,造船量是美国的 70 倍,汽车产量是近 3 倍,有这样的家底,自然没必要再忍气吞声。 佩洛西窜台那回,美国以为中国最多也就抗议几句,结果中国直接搞环岛军事演训,导弹穿越台岛,军舰常态化巡航,170 多个国家站出来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反而让美国成了孤家寡人。 美国还抱着老眼光看中国,把对付盟友的那套拿来对付中国,显然是算错了账。 中国不像日本那样没有军事自主权,不像韩国那样被驻军掣肘,更不像法德那样在能源上有软肋,美国想靠施压让中国让步,根本行不通。 过去忍是因为实力不够,现在不忍是因为有了底气,中国愿意忍的时候,中美之间能相安无事,可要是美国蹬鼻子上脸,真把中国惹急了,那可不是几句道歉就能解决的。 美国要是还分不清中国和日韩法德的区别,继续抱着过去的惯性思维挑衅,最后只能是自己掂量风险,毕竟现在的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实力接住任何挑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