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一位乌克兰人聊到自家总统时曾说:“我知道不少中国人觉得泽连斯基以前是喜剧

士气沉沉 2025-11-04 11:08:36

[微风]一位乌克兰人聊到自家总统时曾说:“我知道不少中国人觉得泽连斯基以前是喜剧演员,当总统像个笑话。但2019年大选,我、我爸妈还有亲戚朋友都投了他,总共73%的乌克兰人选了他,这其实是因为我们对前总统波罗申科太失望了。” 2019年乌克兰大选中那73.09%的选票,根本不是泽连斯基这个喜剧演员的“胜利勋章”,而是乌克兰人给前总统波罗申科盖下的“失望戳印”。 要理解这份失望有多深,就得先看看波罗申科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可不是什么政治素人,而是乌克兰政坛的老江湖,一个靠着巧克力帝国发家的“巧克力大王”。 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国家风雨飘摇,人们需要一个强人来稳定局面。波罗申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承诺迅速结束战争、打击腐败、融入欧洲,从而登上了总统宝座。乌克兰人当时对他寄予厚望,以为一个成功的商人,至少懂得如何管理国家,能让经济好起来。 然而,五年过去了,人们等来的是什么?战争没有结束,顿巴斯的炮火时断时续,成了愈合不了的伤口。更让人心寒的是腐败,波罗申科嘴上喊着反腐,但他自己的亲信和家人却被曝出各种贪腐丑闻,他的商业帝国在他任内不减反增。 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派,让乌克兰人感觉自己被背叛了。他们选了一个承诺带来改变的总统,结果却迎来了一个更精明的寡头。 就在这种普遍的失望和愤怒情绪中,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他不是传统政客,没有背景,没有党派,他最大的“政治资本”,就是他主演的那部电视剧《人民公仆》。 这部剧的剧情简直是为当时的乌克兰量身定做的:一个普通的历史老师,因为痛骂政府的腐败视频意外走红,结果被民众推举为总统,然后他真的开始大刀阔斧地反腐。 这部剧在乌克兰火得一塌糊涂,因为它戳中了每个人的痛点,表达了每个人心中最朴素的愿望。泽连斯基在剧中扮演的那个角色,就是乌克兰人理想中的总统。 所以,当现实中的泽连斯基真的以“人民公仆”为名参选时,他带来的不是政治纲领,而是一种情感寄托,一个“梦想照进现实”的机会。 泽连斯基的竞选方式也颠覆了所有传统。他没有大型集会,没有冗长的演讲,他主要通过社交媒体和短视频与年轻人沟通。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彻底的局外人,一个与那个腐朽、肮脏的政治体系毫无关联的普通人。他的竞选口号简单直接:“我准备好了,为了改变。” 对于已经厌倦了波罗申科那种精英式、虚伪做派的乌克兰人来说,泽连斯基的这种“素人”形象和直接风格,反而显得无比真诚。投票给泽连斯基,对很多乌克兰人来说,更像是一场全民行为艺术,一次对整个旧政治体系的公投。他们不是在选一个最优秀的领导者,而是在用一个最极端的方式,表达对过去五年的彻底否定。 那73%的选票,与其说是对泽连斯基的信任票,不如说是对波罗申科的“驱逐票”。这是一种绝望中的呐喊,一种“还能比这更糟吗”的赌徒心态。 人们心里也清楚,让一个演员来治理国家风险巨大,但他们更害怕再让一个“老油条”继续下去,国家就真的没希望了。 他们宁愿赌一个未知的未来,也不愿忍受一个已知的、令人失望的现在。这种情绪,在投票箱前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瞬间冲垮了旧有的政治格局。 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此。当初那个被民众选来结束战争的“喜剧演员”,最终却成了一位在战火中屹立不倒的战时总统。 那个承诺带来全新政治的“局外人”,如今却要在全球最复杂的地缘政治棋局中纵横捭阖。2019年的那场选举,乌克兰人用选票表达了对和平与廉洁的渴望,但命运却给了他们一条更加崎岖、更加悲壮的道路。 这不禁让人思考,当一个国家的民众把希望寄托在一个“非典型”的局外人身上时,这究竟是其政治体系自我修正的活力体现,还是一种对现有体制彻底失望的无奈之举?对于这种“用脚投票”的政治现象,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0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