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可算能理解,为什么印度加入五常被拒,申奥被拒,加入亚太经组合被拒,原因很简单

幕沧小澜 2025-11-04 14:55:11

现在可算能理解,为什么印度加入五常被拒,申奥被拒,加入亚太经组合被拒,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印度太会来事了 看印度在上海合作组织里的表现,大家好不容易讨论完集体事务,差不多都准备签字了,印度代表却常常站出来,觉得这个不够好,那个要改。 他们不是简单地表达分歧,而是经常用各种理由拖住流程,一心把协议变成只对自己有利的版本。 这种做法无疑让其他成员感到头疼,大家辛苦谈判,结果总有印度从中作梗,合作就变得没那么顺畅,甚至常常难以推进。 走出上合组织,到了金砖国家的会议上,印度依然没有变。每到关键议题,其他国家都想赶紧推动落地,印度却总是时不时“跳出来”,不是反对就是拖延讨论。 这样的举动,渐渐让外界觉得,和印度同台合作,永远需要准备好去应付意外和变数。时间久了,大家对印度的信任也就慢慢磨没了。合作不再看结果,而是变成了“下一步印度又要出啥乱子”。 除了在合作里“闹腾”,印度还屡次想挤进亚太经合组织,这个圈子属于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平台之一。别国都能顺利加入,但印度的多次申请最终还是被拒了。 很多成员国都是考虑到,印度若进来,势必会把过去那些反复修改议程、总为自己图好处的套路搬进APEC,使整个组织的效率与决策都陷入混乱。与其冒这个风险,索性就直接冻结了扩员,十年都不许新成员加入,就是特意防着印度。 政经圈子进不了,连体育盛事也没什么好消息。印度对申办奥运会一直很感兴趣,可审核一轮之后,总被判定达不到标准。这不仅是环境问题,更多时候是基础设施不够好,办赛能力欠缺,甚至安保也难让人放心。 国际奥委会反复评估,每次都得出同样的答案。印度距离办奥运,还有挺长的一段路。想在世界舞台刷存在感,那就得先从地基做起。 这么一圈下来,不难发现,印度追求大国地位的愿望很强烈,可路走着走着却总是被现实绊住。它在国际上的一系列“作风”,让外界与其打交道越发谨慎,担忧多于期待。 其实国际大圈子的核心并不是谁声音大、谁人多,而是谁能负责任地推动大家向前。印度总是在关键节点为自己争好处,却忽略了信任和团结才是通行证。 与其说印度被拒是因为规则太高,不如说是自己还没闯过协议协作和责任担当这道门槛。大家面对一个屡屡制造变数的伙伴,肯定会感到压力,更不愿把重要位置交给这样一个既没有稳定合作能力、又不懂得妥协的大国。 说到底,真正进入国际核心圈子,靠的不仅是想当大国的心气,更是要拿出让其他国家有安全感的行动。 印度一方面梦想做世界主角,一方面在每次实际行动上又只想着自己,这种错位,决定了它短时间内还难以被国际圈层真正接纳。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幕沧小澜

幕沧小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