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格了!人口已告别世界第一?三孩催生无果后,国家向住房“出手”了。年轻人常念叨

漫聊小知识 2025-11-04 16:50:43

动真格了!人口已告别世界第一?三孩催生无果后,国家向住房“出手”了。年轻人常念叨“生不起”,房子、教育、医疗像三座大山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人口形势的严峻让生育意愿成了热议话题。 其实不用遮遮掩掩,中国人口早就交出了世界第一的宝座,2023年印度就以14.2亿多的人口总量正式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 更让人揪心的是咱们自己的生育数据,2023年出生人口就902万,比前一年还少54万,出生率跌到6.39‰,自然增长率更是负的1.48‰,这已经是连续两年人口负增长了。 之前放开三孩大家都盼着能回暖,结果呢?三孩及以上的占比才15%,大部分家庭连二胎都不敢想,说白了就是“催生”没摸到根子上。 为啥年轻人宁愿“少生甚至不生”?你说的“三座大山”太准了,尤其是房子,简直是压在头顶的第一座。 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想结婚生子,是一想到房子就犯愁。就拿普通二线城市来说,一套刚需房动辄上百万,首付得掏空双方父母的养老钱,月供还得占去小两口工资的一半甚至更多。 有个数据虽然没明说,但身边人都有体会:好多年轻人工作十年都攒不够首付,就算勉强买了房,也成了“房奴”,每个月盯着房贷还款日,哪还有底气要孩子? 更别说后面还有教育和医疗跟着,孩子上个幼儿园一个月几千,感冒发烧去趟医院就得花小一千,这三样加起来,把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彻底浇凉了。 之前国家也试过不少催生招,比如给点现金补贴、延长产假,但效果真不行。有研究早就说了,现金补贴那点钱,跟养孩子的成本比就是杯水车薪,反倒是托育服务和男性陪产假更管用,但这些又没普及开。 直到看清房子是核心堵点,国家这才真的“动真格”向住房出手,2024年那套“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的政策组合拳,每一招都往年轻人的痛点上打。 先说“四个取消”,把限购、限售那些条条框框全拆了,不管是在一线城市还是小县城,想买几套、想什么时候卖都自由,这一下就把市场活泛开了。 更实在的是“四个降低”,公积金利率降了、首付比例降了,连之前的存量房贷利率都往下调,这可不是小恩小惠。 就拿首付来说,以前买首套房得凑三成,现在好多地方两成甚至一成就行,年轻人不用再硬扛着攒首付;存量房贷利率降下来,每个月能省大几百上千,这笔钱刚好能贴补育儿开销。 还有“两个增加”,一年新增100万套城中村改造房,还给房企4万亿信贷支持,就是要多建房子、建好房子,让年轻人有房可住、住得踏实。 可能有人会问,这住房政策真能拉动生育?我觉得太能了,因为它戳中了最关键的“心理账户”。 年轻人不是不想生,是心里那本账算不过来:生孩子就得换大点的房子,换房就得加首付、增月供,这笔账一出来,再想要孩子的念头就歇了。 现在政策把买房成本降下来,城中村改造能让更多家庭住上便宜又好的房子,甚至以后保障房都要建成“好房子”,安全又舒适,这不就是把生育的“门槛”往下挪了一大截吗? 之前上海就提过,要在住房上向多孩家庭倾斜,这路子太对了,房子的事儿顺了,教育、医疗的压力才能慢慢消化。 咱们再看看现实变化,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商品房成交量连续两个月环比、同比都涨了,一线城市还带动着二三线城市回暖,这说明政策真起作用了。 老百姓最实在,只要买房压力小了,日子过着不那么紧巴,生育的念头自然会冒出来。 当然不是说光靠住房政策就够了,托育服务得跟上,幼儿园得再多建点,男性陪产假也得落实好,这些都得配套上。 但住房这步棋走对了,就是给年轻人卸下了最大的包袱,后面的生育支持政策才能接住力。 说句实在的,人口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解决也得一步一步来,但这次向住房“出手”,看得出来国家是真急了、真重视了。 印度人口超过咱们不可怕,可怕的是生育意愿一直上不来,未来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会更突出。 现在把住房这个“老大难”解决好,让年轻人敢买房、敢结婚、敢生孩子,这才是保住人口根基的关键。 政策已经落地了,就盼着能一直执行下去,别让年轻人再空欢喜,到时候生育意愿慢慢提上来,咱们的人口形势才能真正转好。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