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长征刚到陕北时,虽说有了块根据地,暂时安定了下来,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就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2025-11-04 17:29:54

中央红军长征刚到陕北时,虽说有了块根据地,暂时安定了下来,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就一万多兵,且人困马乏、缺衣少弹,所待地儿又人少地贫、生存艰难。 ​​1935年秋天,红军到了陕北。人不多,兵也不整。 一路走下来,不是打散了,就是掉队了。能撑到陕北的,差不多只剩一万七八千人。 衣服是破的,鞋是烂的,有的战士脚上缠着麻袋布,还带着雪山留下的冻疮。 可国民党军根本不给红军喘口气的时间。那会儿东北军张学良的部队正盯着这块地,加上当地的国民党地方武装,足足凑了五万多人,分几路往陕北压过来。他们算准了红军刚到陌生地界,粮草弹药都缺,想一口把这股“疲惫之师”吞掉。 你想啊,红军这边,战士们手里的枪五花八门,老套筒、汉阳造都算好的,有的枪连准星都没了,子弹平均每人凑不齐五发。冬天快到了,棉衣还没着落,晚上宿营只能挤在破窑洞里,靠烧点干草取暖。但没人喊苦,因为大家都清楚,退一步就是绝境,只有打胜了,才能在陕北真正站住脚。 毛泽东和红军将领们没慌,拿着地图翻来覆去研究,最后把目光定在了直罗镇。那地方在富县西边,两边是陡峭的山,中间一条河沟,路就顺着沟走,活脱脱一个“口袋阵”。更关键的是,镇上的民房多是土坯墙,能当临时工事,红军只要把“口袋口”扎住,里面的敌人想跑都难。 11月20号早上,国民党军一〇九师先钻了进来。师长牛元峰觉得红军没力气打硬仗,大摇大摆带着部队往里闯,连侦查都没太仔细。等他们大部分人进了镇,山上的红军突然吹起冲锋号,机枪、步枪一下子全响了。 战士们从山坡上往下冲,有的鞋跑掉了就光着脚,有的手里攥着大刀,喊着“缴枪不杀”往敌群里扑。牛元峰慌了,想往外冲,可“口袋口”早被红军堵死了,两边山上的手榴弹像下雨似的往下扔,敌兵成片地倒。 打了一天一夜,一〇九师全被歼灭,牛元峰也被活捉了。这一仗下来,红军缴了一千多支枪,还有几十挺机枪、几门迫击炮,更重要的是,从敌军手里夺了两千多件棉衣——这下战士们冬天不用挨冻了。 直罗镇这一仗,不光打退了国民党的“围剿”,还让红军在陕北真正扎了根。之前当地老百姓对红军不太了解,见红军打了大胜仗,还不抢东西、不欺负人,都主动往部队送粮食、送柴火。后来张学良的东北军也看出红军不好惹,心里慢慢动摇,为后来的西安事变埋下了伏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