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10月,兵败的吴佩孚带着卫队逃到邓县,于学忠带着手下六个师长出门迎接,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2025-11-04 17:29:55

1926年10月,兵败的吴佩孚带着卫队逃到邓县,于学忠带着手下六个师长出门迎接,态度一如以往,这让吴佩孚感动不已。 ​秋风萧瑟,吹起满地黄沙,也吹散了“玉帅”吴佩孚最后的尊严。 ​就在几个月前,他还是号令华北、声震全国的直系最高统帅,是登上过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强者。 ​汀泗桥、贺胜桥两场血战,把他赖以争霸天下的精锐主力,输得干干净净。 谁能想到,这位曾让列强都得掂量三分的“中国强者”,在汀泗桥那仗里,早就没了统帅的从容。当时北伐军直指武汉,汀泗桥是必经之路,他知道这地方丢不得,连夜从华北调自己最信任的“王牌旅”南下,连贴身卫队都派去补防线,自己更是坐火车赶去前线督战。可战场不看名头,北伐军里的叶挺独立团专打硬仗,趁着夜里下雨,摸黑绕到汀泗桥侧面的山林里,天一亮就从背后猛冲,他的部队一下被拦成两段,前面打不过,后面退不了,士兵们扔了枪就跑,他在阵地上喊破嗓子都没用,那支练了五年的精锐,大半天就垮了。 贺胜桥的败局更让他绝望。他不甘心汀泗桥的亏,亲自在贺胜桥修了三道防线,还把自己的“大帅旗”插在指挥部门口,放话“退一步者斩”,甚至当场砍了两个逃兵的头立威。可士兵们早就没了斗志,北伐军的大炮一轰,防线就炸出好几个口子,人家端着枪冲锋的时候,他的兵要么趴在战壕里不敢动,要么直接举着白旗投降。等他知道前线崩了的时候,身边就剩几十个卫兵,连指挥部的文件都来不及烧,只能骑着马往北边逃。 从贺胜桥逃出来的路上,才是真的寒心。原来跟着他的几个师长,见他败了,有的偷偷投了北伐军,有的占个小县城自己当起了“土司令”,连给他送粮食的人都没有。他穿着普通士兵的衣服,躲在破庙里过夜,好几次差点被地方武装抓了去,那时候他才明白,所谓的“直系江山”,早就散了。 所以到邓县看见于学忠的时候,他心里根本没抱希望——毕竟谁都想抱强者的大腿,他现在就是个败军之将。可于学忠带着六个师长站在城外,穿着整齐的军装,见了他还像以前一样敬礼喊“大帅”,甚至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他骑。那一刻,这个从不轻易掉眼泪的硬汉,眼圈都红了,不是因为落魄,是因为在所有人都离他而去的时候,还有人认他这个“玉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9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