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井冈山“山大王”袁文才的两个女儿在父亲墓前合影。袁文才32岁被错杀后,3个幼

趣史小研究 2025-11-04 18:51:58

这是井冈山“山大王”袁文才的两个女儿在父亲墓前合影。袁文才32岁被错杀后,3个幼女都当了童养媳。 咱得先说说袁文才。 现在一提起井冈山,都知道他是响当当的功臣。1927年,毛主席带着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了罗霄山脉,当时弹药匮乏,士气也不高。是袁文才和另一位“山大王”王佐,决定打开山门,迎接这支队伍。 袁文才把自己的队伍拉出来,接受改编,成了工农革命军的一部分,他自己当了团长。可以说,没有袁、王二人的“纳投名状”,井冈山根据地能不能那么快站稳脚跟,都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按理说,这绝对是“原始股”级别的元勋。 可历史吊诡就吊诡在这儿。袁文才他们毕竟是“绿林”出身,身上有江湖气,和后来派来的一些干部在观念、作风上难免有摩擦。加上当时井冈山本地“土籍”和外来“客籍”的矛盾由来已久,这水就更浑了。 1930年2月,受当时“左”倾路线的影响,一些人强行要“解决”袁、王。一场突如其来的“鸿门宴”,32岁的袁文才倒在血泊中,死在了自己人的枪下。几个小时后,王佐也在逃亡中遇害。 这一枪,打碎的不只是两个指挥员,更是一个家庭的天。 袁文才一死,烂摊子全甩给了他老婆谢梅香(也叫谢香梅)。 家里5个娃,嗷嗷待哺。谢梅香刚从丈夫惨死的打击中缓过来一点,第一件事,是得把丈夫埋了。 可她一个寡妇,身无分文。 她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的亲叔叔谢角铭。这位叔叔以前在袁文才手下当过官,受过袁文才不少提携。谢梅香去找他,想借点钱收尸。 结果,谢角铭眼看风向变了,立马翻脸不认人。他冷冰冰地回了一句:“银元不是我自己的,我要交给国民政府!”甚至还反过来讥讽谢梅香:袁文才当官,难道没留点私房钱? 这世上最凉薄的,有时候真不是刀枪,而是人心。前一天还“亲上加亲”,后一天就能“绝情更绝情”。 谢梅香没办法,只能咬牙把自己的陪嫁金钗当了,才凑了点钱。等她冒着风险托人找到袁文才的尸体时,已经过去了八天,尸体都腐烂了。 一个刚失去丈夫的女人,就这么硬生生把眼泪和着血吞进了肚子。 安葬了丈夫,更大的灾难来了。 “袁文才叛变了”的帽子扣下来,追杀随之而至。国民党反动派要“斩草除根”,内部有些人也容不下她们。 谢梅香一个女人,能怎么办?她左手牵一个,右手抱一个,背上还背一个,领着5个孩子就冲进了后山。 饭都吃不上了,命悬一线,她怎么可能保得住5个孩子? 她做了一个母亲这辈子最痛苦的决定。 为了给孩子留条活路,她把三个女儿陆续送了出去。大女儿袁长妹、二女儿、小女儿袁小惠,一个接一个,都送给了当地穷苦人家,当了童养…“童养媳”。 咱现在听“童养媳”三个字,可能觉得很遥远。但在当时,这就是半个丫鬟、半个奴隶,是女孩能想到的最悲惨的命运之一。她们在别人家看尽脸色,受尽劳苦,就为了一口饱饭。 更惨的是,二女儿送出去没多久,就夭折了。 这还没完。谢梅香带着剩下的两个儿子东躲西藏,最小的儿子又得了天花,没钱治,她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咽了气。 5个孩子,转眼就没了两个。 谢梅香带着仅存的儿子袁耀烈,在井冈山的深山老林里隐姓埋名。后来,她改嫁给了当地一个忠厚老实的农民肖福开,又生了一子一女。 你以为这就安生了? 没门儿。国民党和地方土匪,几十年里就没断过对她们的“清剿”。1941年、1948年,他们家两次被洗劫一空,房子都烧成了白地。全家人的命,都是在村民的掩护下,一次次从刀尖上捡回来的。 从一个“司令夫人”,到丈夫被杀,亲戚背叛,女儿送人,儿子夭折,四处逃亡……这几十年,谢梅香活着的唯一念头,可能就是“活着”。 她不是什么英雄,她就是个拼了命想护住崽儿的老母鸡,可这风雨实在太大了。 一直熬到1950年,全国解放。组织上开始重新调查这桩陈年旧案,最终为袁文才、王佐平反昭雪,追认他们为革命烈士。 谢梅香和孩子们的生活,才算真正见到了光。 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在茅坪,他特意见了谢梅香。他紧紧握着谢梅香的手,像当年一样,亲切地喊她:“袁嫂子……” 据说,谢梅香一路上都在流泪。她什么要求都没提,几十年的委屈和苦难,可能都在这一声“袁嫂子”里了。 咱们再回头看标题这张照片。照片上的两位老人,就是当年幸存下来的大女儿袁长妹和小女儿袁小惠。她们老了,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站在父亲的墓前。 她们的一生,是从“功臣之女”的高点,瞬间被砸进“童养媳”的泥潭里。 历史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袁文才的错杀,代价是妻儿几十年的颠沛流离,和三个女孩被彻底吞噬的童年。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