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名了!   不止中国,连全世界都知道了!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放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1-05 09:03:42

这下出名了!   不止中国,连全世界都知道了!   11 月 1 日中国科学院放出的消息,把钍基熔盐堆这个藏在实验室里的 “硬家伙” 彻底推到了公众眼前 —— 甘肃民勤那座 2 兆瓦的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真的把钍成功转换成了能发电的核燃料。   这事儿远不止是一次普通的技术升级,全球头一回在运转的熔盐堆里 让钍实现 “真正燃烧”,直接让中国在第四代核能的赛道上跑到了最前头。   要琢磨透这步突破有多重要,得先说说咱们为啥非得跟 “”钍“” 这个冷门元素打交道。现在全世界的核电站,基本都靠铀 - 235 发电,但这东西在天然铀里只占 0.7%,跟淘金时筛金沙似的金贵。   我国的铀资源储量在全球排到第十位,这些年一直得靠进口补缺口。   可钍就不一样了,已探明的工业储量足足有 28 万吨,仅次于印度排在世界第二,单是内蒙古白云鄂博矿里的钍,按现在的能耗算,就够咱们用几千年。   更划算的是,这些钍大多是挖稀土时顺带出来的 “副产品”,等于是变废为宝,燃料成本一下就降了不少。   但钍自己没法直接发电,得先变成能裂变的铀 - 233,这次的 “钍铀转换” 就是干成了这件关键大事。   这堆里的燃料跟传统核电站的固体燃料棒完全不同,是高温熔化的氟化盐,钍就溶解在这种 “液态盐” 里循环流动。   堆芯里的中子撞上钍 - 232 的原子核,先变成钍 - 233,再经过两次衰变就成了铀 - 233—— 这种人造的核素裂变起来劲儿特别大,释放的热量能把熔盐烧到 700℃以上,再通过热交换器变成电能,整个过程就像个能自己 “造血” 的核能锅炉。   而且这堆采用了一体式设计,把堆芯、燃料盐泵这些核心设备全集成在主容器里,大大降低了泄漏风险。   安全从来都是核能的命门,钍基熔盐堆正好解决了传统核电的老毛病。像切尔诺贝利、福岛那样的核事故,根子都是堆芯熔化导致放射性泄漏,但这种熔盐堆根本没这风险。   燃料本身就是液态的,要是温度突然升高,熔盐一膨胀就把核燃料稀释了,链式反应自然就弱了,这是物理规律自带的 “刹车” 功能。   更稳妥的是,反应堆底部装着个 “冷冻塞”,平时靠冷却维持固态,一旦断电或者出故障,这塞子会自动化掉,燃料就顺着预设的管道流进安全容器里,再也没法继续反应,泄漏的隐患算是彻底堵死了。   加上整个系统是常压运行,不用那种厚重的压力容器,比现在的高压水冷堆安全多了。   核废料处理也是个老大难,传统核电的废料得封存几十万年,而钍基熔盐堆在这方面的优势太明显了。   它能把大部分长寿命的放射性物质都 “烧” 掉,最后剩下的废料量只有传统技术的千分之一,衰变期也从几十万年缩短到几百年,后续处理的难度直接降了一个量级。   这种 “吃得干、排得少” 的特点,才让核能真能算得上“清洁新能源”。   从想法落地到真堆运转,咱们的科研团队足足拼了 14 年。2011 年中科院启动先导专项,近百家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一下子凑到一块儿,没有成熟技术就自己摸,核心材料和设备全靠自主研发。   这实验堆 2020 年 1 月才开工,2024 年 6 月就实现了满功率运行,9 月拿到了全球首个熔盐堆加钍实验的许可,10 月就真的完成了加钍,短短几个月就突破了转换技术,建成了全世界独一份的钍铀燃料循环研究平台。   现在这堆的整体国产化率超过 90%,关键核心设备更是 100% 国产化,供应链完全能自己说了算。   不过这步突破还只是个开始,按照 “实验堆、研究堆、示范堆” 的三步走计划,下一步要和国家电投这些企业一起搭产业链,目标是 2035 年建成百兆瓦级的示范工程。   到那时候,它不光能发电,700℃以上的高温还能用来制氢、搞化工生产,甚至能跟太阳能、风能搭伙形成复合能源系统,帮着实现 “双碳”目标。   更关键的是,这技术从头到脚都是咱们自己的,让我国在钍基核能这个没人占先的赛道上实现了 “换道超车”。   要知道美国上世纪 60 年代就试过熔盐堆,但后来停了,现在中国是唯一一个让钍燃料真能在堆里运行的国家,将来很可能就由咱们来定新一代核能的技术标准。   这等于在能源领域攥住了一张实打实的 “王牌”,既能不用再依赖进口铀,又能在全球能源竞争中站稳脚跟,这份战略分量,丝毫不亚于粮食安全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0 阅读:4

猜你喜欢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