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败的后果提前出现。反乌克兰的右翼政党在捷克共和国大选中获胜,不是一个,是三个,他们全都批评对乌克兰的支持。他们签署了执政联盟协议,并将组建新的捷克政府。而以前亲西方的执政党在选举中失去多数席位。 11月捷克众议院选举的结果一出来,社交媒体上先炸了半场——亲西方、力挺乌克兰的网民抱着手机狂刷,把巴比什的评论区堆得全是骂声,毕竟这位极有可能当上新总理的人,可是公开说过“不会再让捷克的钱流去乌克兰”。但骂归骂,选票这东西比键盘声实在,之前掌权的亲西方执政党联盟直接丢了多数席位,党魁菲亚拉当天就提交了辞呈,连挣扎的余地都没留。 说起来,菲亚拉政府以前在欧盟里算是“援乌急先锋”。2024年牵头搞的“百万枚炮弹计划”,拉着德国、法国等快20个国家凑份子,德国一下就掏了5.4亿欧元,前前后后给乌克兰送了350万发大口径弹药。那会儿俄军的火力优势还压得乌军喘不过气,是捷克总统帕维尔到处跑关系找货源,才把双方火力差距从10比1拉到2比1,帮乌军扛过了最难熬的阶段。 可这边在国际上挣足了面子,国内老百姓的日子却快过不下去了。2025年捷克通胀率飙到9.8%,超市里的面包、牛奶半年涨了18%,退休老人拿着没涨过的养老金,连买棵白菜都得犹豫半天,医院里的旧设备坏了没钱修,政府却还在往乌克兰送钱送武器。 其实早有苗头,去年底的民调就显示,49%的捷克人觉得“对乌支持太过分了”,只有6%觉得还不够。巴比什算是把这股情绪摸得透透的,竞选时没扯什么大道理,就揣着物价单跑社区,跟大爷大妈算“咱们给乌克兰捐的那笔钱,能给本国修多少所学校、补多少养老金”。 他的“不满公民行动”党一下拿了近35%的选票,80个议席,虽然离单独组阁差21席,但转头就跟“驾驶者为自己”党、自由和直接民主党搭了伙——这仨以前互相看不顺眼,可在“停援乌”这事上却拧成了一股绳,凑够108席,稳稳攥住了组阁权。 新联盟刚公布的施政纲领里,提都没提对乌克兰的援助,满篇都是“降能源价”“补医疗缺口”“涨退休金”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巴比什更直接,公开放话“一分钱也不会从捷克纳税人兜里掏给乌克兰”,还说“欧盟有的是预算,要援乌让欧盟自己来”。 这话可把总统帕维尔急坏了,这位军人出身的总统穿着军装开记者会,说这种做法“损害捷克在欧盟的地位,甚至像叛国”,结果网友直接在评论区怼他“先管管咱们医院缺呼吸机的事,再操心乌克兰吧”。 更有意思的是,捷克这波转向还不是孤例。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直接发推给巴比什点赞,说“终于有人敢说真话了”;斯洛伐克总理菲佐也跟着附和,说“早该停止为别人的战争买单,咱们老百姓的日子才是正经事”。 甚至有消息说,欧尔班已经跟巴比什、菲佐约了时间,想复刻以前“维谢格拉德集团”的玩法,以后欧盟开会前,先凑一起统一口径,把反对援乌的声音拧得更紧。 说到底,这哪是什么突然的政治转向,就是老百姓用选票投票“先顾自己”。亲西方网民骂得再凶,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对捷克人来说,基辅的战况再紧张,也比不上自家餐桌上的面包、账户里的养老金实在。现在巴比什的团队已经在准备组阁清单,第一条就是停掉对乌弹药输送的拨款,至于评论区的骂声,他团队的人私下里说“骂声会过去,但老百姓的日子过好了,才是真的”。 欧盟里这股“反援乌”的势头,算是借着捷克大选又烧旺了一把,毕竟谁都清楚,再硬的政治立场,也扛不住本国老百姓的柴米油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