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唯独在我们中国,电商彻底干趴了实体店?这么说吧,同样的东西,网上卖300,实体店卖800,就问你买谁的? 这话看似戳中了价格痛点,但电商能把实体店按在地上摩擦,从来不是单一原因的偶然,而是成本、基建、习惯和实体店自身短板拧成一股劲的必然结果。先算最实在的成本账,实体店的运营压力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2023年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商铺租金每天每平方米能达到20-40元,一家20平米的小店每月房租就得一万多,再加上店员工资、物业费,这些成本最后全得摊到商品上。就像那件进货价120元的连衣裙,实体店卖380元都未必赚钱,而网店租个郊区仓库每月才1000元,不用雇导购,甚至能直接对接工厂砍掉代理加价环节,自然有底气卖得便宜。 光有价格优势还不够,电商的崛起离不开咱们独步全球的数字基础设施。2015年移动支付用户就突破3.58亿,现在出门揣个手机就能搞定一切,谁还愿意带现金找零?物流更是让人没得挑,京东在全国有3600多个仓库,2800多个区县能实现自营订单36小时送达,连新疆喀什、西藏阿里的消费者都能及时收到货。 对比之下,早年的实体店体验实在拉胯,大超市里强制绕路的动线、生鲜区的异味、慢得让人着急的收银台,再加上咱们有酬劳动每天平均要干6小时23分钟,996之后哪还有力气逛商场?半夜想起缺瓶醋,京东秒送9分钟就能送到,这种便利谁能拒绝? 更关键的是电商对供应链的极致优化,这恰恰戳中了实体店的死穴。传统实体店进货得经过多层批发商,每件商品至少加价15%,还得担心库存积压——进100件衣服卖不掉40件,亏损只能靠抬高新款价格来补。 而电商靠大数据预测需求,搞预售、小批量补货,库存周转天数能缩短到30天以内,远优于实体店的60-90天,资金占用成本大幅降低。就像那件商场标4980元的羽绒服,网上工厂直营店才卖一千多,差了三倍多的价格,本质是供应链效率的差距。 实体店自己也没抓住翻盘的机会,反倒把路越走越窄。2025年上半年就有1.7万家实体店关门,可胖东来却能实现169亿营收,核心就在体验二字。很多实体店还停留在"商品陈列馆"模式,理货员态度冷漠,退换货还要看人脸色;而胖东来会在阴雨天给顾客递毛巾,购物车配放大镜方便老人,甚至内设烘焙教室和儿童乐园,把购物变成了生活体验。 更要命的是不少实体店数字化进程严重滞后,超过40%的线上商品图片模糊,线上线下库存同步率不足50%,消费者被"缺货"劝退成了常事,这样的服务怎么留得住人? 现在电商还在不断进化,直播带货能让消费者近距离看商品细节,比实体店隔着柜台看得还清楚;7天无理由退货能预约上门取件,不用自己跑腿。反观2024年大型超市零售额增速才2.7%,百货店还下降了2.4%,差距一目了然。 说到底,不是电商太凶猛,是实体店没跟上时代。不仅成本降不下来,服务没特色,还搞不懂消费者要什么。毕竟谁都想花更少的钱、省更多的事买到合心意的东西,市场最终做出了最现实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