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开窍了,他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我们也要像中国一样着眼于长远,与其想着打败中国,和中国合作能让我们更大更好更强 这话是特朗普在2025年11月2日接受CBS《60分钟》采访时抛出来的,距离他10月30日结束韩国釜山之行也就两三天功夫,这态度转变快得能赶上川剧绝活了。要知道10月初他还在白宫发布会放狠话,威胁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把全球市场吓得一阵发抖,怎么刚从釜山回来就换了副腔调? 其实这转变早有苗头,不是突然的灵光一现。2025年4月起中美贸易摩擦就没停过,特朗普先是扬言要征145%的钢铁和铝关税,中国直接用稀土出口限制回敬。稀土可是美国半导体和武器系统的关键原料,没了它产业链就得卡壳。之后五个月里,双方从马德里谈到吉隆坡,从大豆贸易吵到芬太尼关税,8月美国刚把芬太尼关税提到20%,10月9日中国正式实施稀土禁令,当天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就跌了1.2%,这下特朗普才算真的慌了神。 2026年中期选举就在眼前,农业州的票仓要是崩了,他想坐稳总统椅可就难了。这时候再不想着转弯,简直是给自己挖坑。 10月30日的釜山会晤成了转折点,这场原计划三四个小时的会谈,90分钟就敲定了所有细节。特朗普带着国务卿、财政部长一众高官过去,本想摆摆架子,结果连硬话都没敢说,反而主动取消了威胁已久的100%关税,把芬太尼关税降了下来,连让中国企业头疼的“50%穿透性规则”都暂停了一年。中方也给了台阶,承诺未来三年每年采购2500万吨美国大豆,第一批18万吨订单12月底前就交货,这可是给美国农民送了波“及时雨”。 到了11月2日的采访里,特朗普干脆把话说透了,直言中美都是彼此的威胁,美国也做过类似的竞争动作,没必要非得拼个你死我活。被问到稀土问题时,他还难得坦诚,承认那是中国花二三十年攒下的战略资源,不是说替代就能替代的。这话在美国政界算少见了,毕竟平时政客们都爱装“正义使者”,哪会承认自家也有进攻性操作。 其实这风格倒像他2017年的老样子,当年接受福克斯采访时就敢说“美国也有很多杀手”,一点不避讳现实。说到底还是商人本性,算得清利益账——关税战打了大半年,美国没占到便宜反而内伤不轻,合作能拿到大豆订单、解稀土之困,比喊“打败中国”的空话实在多了。连兰德公司2025年的报告都承认,硬碰硬的路子走不通了。 协议公布后效果立竿见影,道琼斯指数涨了200点,纳斯达克升了1.5%,美国半导体公司很快收到了第一批稀土货物,大豆仓库也开始清库存。特朗普自己也在社交媒体上补刀:“不想伤害中国,甚至想帮中国。” 虽然网友调侃他是“变脸艺术家”,但这变脸背后全是务实考量。 说到底,特朗普不是突然“开窍”,是被现实打明白了。中国的长远规划摆在这里,稀土产业链、农业合作牌都是早布好的局,不是靠威胁就能撬动的。与其抱着“打败中国”的幻想耗着,不如坐下来分好处,毕竟对美国来说,能稳住通胀、保住票仓、盘活产业链,才是真的“更大更好更强”。至于这合作能持续多久,就得看他下次变脸前,能不能算清下一笔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