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天佑中华? 中国缺油、缺气、缺铜、缺铁,偏偏就是不缺能拿捏世界各国的稀土,还恰好掌握世界尖端的稀土提炼技术。 早年间,欧美压根没把稀土当回事。他们觉得这玩意儿埋在地下不起眼,提炼起来又麻烦,要跟一堆化学试剂打交道,还得控制温度、浓度,差一点就出不了高纯度的东西,索性把矿扔在那儿,转头来买咱们的成品。 那时候咱们也没急着炫耀,而是慢慢琢磨提炼技术——别人分离一次得走十几道工序,咱们硬生生优化到七八道;别人只能搞出99.9%的纯度,咱们一点点磨到99.9999%,连芯片里最娇贵的元件都能用。 等欧美反应过来想自己搞时,才发现这活儿早被咱们“垄断”了:他们建个提炼厂,光环保审批就得耗上三四年,好不容易盖起来,成本比咱们高两倍还不止,最后只能乖乖来谈合作。 现在这稀土,早不是“不起眼的土”了。你以为新能源汽车能跑几百公里靠的是电池?其实驱动电机里的永磁体,全得靠稀土撑着;AI服务器一天24小时运转不发烫,散热材料里也得加稀土;就连那些先进的雷达、导弹,没有稀土帮忙增强信号、稳定性能,根本没法用。可以说,现在全球想搞高科技、想稳住国防,都得看咱们的稀土“脸色”。 前两年欧美喊着要建“自主稀土供应链”,美国拉着澳大利亚挖矿,日本凑钱建工厂,结果呢?澳大利亚的矿挖出来,还得运到中国来提炼——他们自己炼不出高纯度的;日本的工厂刚开工,就被环保组织找上门,说废水处理不达标,硬生生停了半年。反观咱们,不仅矿够多,提炼技术还不外传,连稀土下游的永磁材料、催化材料,咱们的产能都占了全球九成以上。 更妙的是,咱们还把这“老天爷给的优势”,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底气。之前有国家想在芯片、新能源上卡咱们脖子,咱们稍微收紧了点稀土出口,那边的汽车工厂就停了线——没有稀土做的电机,生产线就是一堆废铁;芯片厂商也急得跳脚,因为稀土是制造芯片封装材料的关键。 反观咱们自己,靠着手里的稀土和技术,不仅撑起了国内的新能源、AI产业,还能在国际上有话可说:不是咱们想“拿捏”谁,是这稀土产业链,早被咱们做成了别人绕不开的“门槛”。 其实哪有什么凭空来的“天佑”?老天爷给了咱们稀土矿,可要是咱们没花几十年磨技术、没顶住早期的技术封锁,这矿也不过是埋在地下的石头。说白了,天佑中华,是老天爷给了个机会,而咱们稳稳接住了——把别人瞧不上的“麻烦事”做成了独门绝技,把看似普通的资源变成了破局的王牌。 这种“刚好需要,刚好拥有,刚好能做好”的巧合,不就是最实在的“天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