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男子养了一只鹦鹉,因为他要出去开车,不方便照顾,于是就把鹦鹉装进自己的口袋里,空了的时候逗一逗,不料没过几天,男子突发高烧,自己吃了感冒药后也没好,去医院一检查,竟被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 林师傅是位货车司机,平时独自开车长途奔波,半个月前买了只鹦鹉作伴。怕小鸟在车上乱飞,他干脆把鹦鹉揣在口袋里,等红灯时就掏出来逗弄几下。 发烧第一天,林师傅还以为是普通感冒,体温升到38.7℃,伴着寒战和干咳,他吃了些感冒药,体温暂时降了,但很快又反弹,接着出现头晕头痛、反应迟钝。家人见他精神萎靡,赶紧送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查发现双肺炎症,肝肾功能受损,炎症指标严重超标。 医生仔细询问生活习惯后,发现了“口袋养鹦鹉”这个关键线索。后续检查确诊林师傅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这种病原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耐干燥,在鸟类排泄物和羽毛中能存活数周。 人类通常是通过吸入病鸟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或通过皮肤伤口接触病原体而感染。林师傅将鹦鹉贴身放在口袋,长时间密切接触羽毛和潜在排泄物,大大增加了感染风险。 这种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到14天,最长可达45天。发病初期症状很像感冒,如高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干咳等,容易误诊。严重时可能引发肺炎、呼吸衰竭,并损害肝脏、肾脏、心脏等多个器官。 如果出现持续高烧、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且近期接触过鸟类或家禽,就诊时一定要主动告知医生接触史,这有助于医生快速准确判断病情。 经过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林师傅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炎症指标下降,住院七天后康复出院。值得一提的是,感染鹦鹉热后并不能获得持久免疫力,仍有再次感染的可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