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华人发话:“现在中国若再战日本,撑不了14年”其实不是中国“能撑多久”,而是今天的日本,还有“撑”的资格吗?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日旅华人一句“中日若再战,日本撑不了14年”,不少人误读成“中国扛不住”。 其实这话恰恰戳中日本的命门,不是中国撑不撑得住,是如今的日本,连“撑”的基本盘都没了。 想当年14年抗战,是中国在贫弱中硬扛;现在中国强大起来,咱们来看一看,就知道差距在哪儿。 日本最没底的就是资源。作为岛国,本土石油、天然气几乎等于零,95%得从国外拉,每天光从中东运的石油就够装几百艘油轮,天然气全靠海底管道和运船。 要是海上通道一堵,加油站立马断油,工厂机器停转,城市一半路灯都得黑。 粮食更悬,自给率刚过三成,超市里的大米、面粉十袋有七袋靠进口,2025年米价涨了七成,老百姓早有怨言。 反观中国,粮食自给率超九成,粮仓堆得满当当;煤炭够烧,核电、风电齐上,“一带一路”还打通了多条进口通道,就算被封锁也不怕。 产业上日本更是虚火旺盛。以前索尼、丰田的牌子多硬,现在资本全往海外跑。中低端制造业被中韩挤掉,高端又被美国卡脖子。 2025年下半年,日本工厂运转率跌穿荣枯线,产量和订单砍了一半,汽车、芯片生产线全搬到东南亚,本土车间落满灰尘。 真到战时,海外零件进不来,工人只能闲坐着,机器再先进也没用。 中国不一样,从螺丝钉到航母,工业链条全齐了,自家就能造齐所有装备,战时不光能扛,还能批量产。 人口老龄化把日本钉死了。2025年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了近三成,3600多万老人里,能干活的年轻人只剩六成。 征兵站贴满广告,也没几个年轻人愿意去,军营里技术岗都得外包。地方小镇空了一半,工厂轮班都凑不齐人,战时后勤要靠大量劳动力,日本连维持基本生产都难。 中国虽有老龄化,有14亿人口基数在,年轻人够多,AI、机器人还能补位,人才红利越积越厚,后劲根本比不了。 更关键的是日本内部稳不住。2025年日本军费涨了不少,可超五成民众反对,灾区重建钱不够,教育预算被砍,谁愿意把钱砸进军备? NHK民调显示,政府支持率才三成多,反对声压过赞成声。就算靠美日同盟,现在也靠不住,美国逼着日本多掏军费,关税谈判还卡着汽车业,所谓“安全伞”早成了“催账单”,战时能不能指望上全看美国脸色。 再看中国,海军编队常态化巡航,国产航母海试顺利,舰载机全到位;国土广袤有战略缓冲,上合组织、“一带一路”朋友圈稳固。 我们的强大,从不是为了主动挑事,而是为了守护和平,当年3500万同胞流血牺牲换和平,现在有实力了,更要护好这份安宁。 所以别再纠结“14年”的数字了,这从来不是“谁能打赢”的问题,而是日本早已没了“撑”的资格。 资源靠进口、产业空心化、人口没活力、内部不团结,这样的底子,连和平时期都过得费劲,更别说战时了。 而东亚的安宁,靠的是理性和实力,中国的强大,正是这份安宁的压舱石。时代早变了,靠穷兵黩武走不通,唯有和平发展,才是正道。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