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半导体圈着实热闹非凡,荷兰政府硬是将一场商业纠纷演绎成了一出国际连续剧。11月4日,商务部一锤定音,直接把荷兰推上了“全责被告席”,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芯片大战终于要落下帷幕了。 事情要从9月底说起,荷兰政府突然变脸,搬出冷战时期的旧法律冻结了安世半导体。这操作就好似在菜市场买菜,突然要求用古代度量衡来称你手中的白菜。更离谱的是,10月26日,荷兰总部直接切断了对东莞工厂的晶圆供应,结果自己仓库里积压着10亿欠款,而中国工厂凭借库存撑到了年底,急得欧洲车企团团转。 全球车企这下可遭殃了,德国大众停产高尔夫,加拿大本田削减了一半产能,欧洲汽车协会急得直跳脚:“再不解决,年底要亏损500亿欧元!”这场景就像网购时卖家突然断货,买家只能对着空包裹干着急。 中国商务部此次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一方面为合规出口大开绿灯,另一方面让安世中国独立运营,还让全球客户采用人民币结算。这一招既保住了自身供应链,又将主动权稳稳握在手中。荷兰那边呢?就像拿着锅盖当盾牌,却发现没锅的盖子根本派不上用场——安世70%的封测都在东莞,切断供应无异于自断财路。 最搞笑的是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去年因移民政策打算搬迁,荷兰政府砸了195亿都没能留住。如今安世风波一起,估计荷兰半导体产业要哭晕在厕所了。商务部此次直接给出“全责”结论,可不是在吓唬人。全球车企都紧盯着中荷谈判,这哪是什么商业纠纷,分明是一场供应链保卫战。 说到底,荷兰这波操作纯粹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安世中国早就放话,库存足够撑到年底,新晶圆产能也在验证,明年照样能实现无缝衔接。反倒是荷兰企业,如今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堆积如山的订单干着急。这场较量再次证明,在全球化产业链中耍小动作,最终受伤的必定是自己。 (信息来源:商务部官网、央视新闻、新华社) 荷兰芯片战略 荷兰芯片困局 荷兰安世半导体 欧洲芯片公司 荷兰供应链 荷兰政府干预 欧洲芯片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