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号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返回任务推迟,这些碎片从哪来呢?空间碎片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废弃航天器及相关部件,占比超40%,像退役卫星、火箭残骸等。二是航天活动中的操作废弃物,有功能性抛弃物,比如卫星分离时的固定螺栓,还有微小脱落物,如航天器表面老化脱落的涂层碎片。三是航天器碰撞与爆炸产生的次生碎片,之前卫星与碎片、卫星与卫星的碰撞会产生连锁反应。太空中300 - 400公里轨道是碎片高密度区,毫米级碎片超1.4亿个,危害不容小觑。 那这些微小碎片对航天器究竟有多大危害呢?别看它们体积小,但其破坏力却不容小视。在高速运动的情况下,即使是毫米级的碎片也能像子弹一样,击穿航天器的外壳。一旦外壳被击穿,航天器内部的设备就会直接暴露在太空中,面临着宇宙射线、低温等恶劣环境的考验,很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甚至报废。 对于神舟二十号来说,微小碎片的撞击可能会损坏其关键部件,影响它的正常运行和返回。科学家们需要对航天器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确定受损情况,制定修复方案。这一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正是返回任务推迟的重要原因。 为了应对空间碎片问题,各国都在积极努力。一方面,研发更加先进的监测系统,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碰撞风险;另一方面,探索清理空间碎片的技术,比如使用机械臂抓取、激光照射使其减速坠入大气层等。只有不断加强对空间碎片的管理和治理,才能保障未来航天活动的安全,让人类的太空探索之路更加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