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想象么?中国古代居然有个成语叫“惨绿少年”!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话说在唐朝德宗时期,有个叫潘孟阳的小官,靠着父亲的蒙荫混入官场。没想到他却遇到贵人,替他在皇帝面前多次说好话,没多久,他便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这户部侍郎是正四品下的官员,相当于今天财政部的副部长。而潘孟阳当时还不满40岁,真可谓“志得意满”,看谁都有点瞧不上眼。潘孟阳的母亲刘氏出身名门,父亲是做过宰相的刘晏。他知道自己儿子有几斤几两,便担心他才疏学浅窃居高位,早晚出事。
潘孟阳很不服气,便对母亲说:“这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我的那几个同事本事和我也差不多。这侍郎谁干不是干,为何偏偏我干了就会出事?”刘氏见儿子这样说,便让他请同事们吃饭,自己好暗中观察。
一顿饭下来,吃的是宾主尽欢,而刘氏也在屏风后面好好观摩了儿子的这几位同事。潘孟阳送走同事后忙问自己的母亲:“怎么样?他们是不是和我都差不多?”
刘氏笑道:“这里面大多数人和你都是半斤八两,我也放心了。但在末座的那个穿绿官服的少年是谁?”潘孟阳:“补阙杜黄裳”。因为当时穿绿袍的是七品官,所以杜黄裳才坐到了末座,潘孟阳对这等小人物更是不以为意。
没想到刘氏却提醒他:“这个人可与众不同,将来必定是位有名的卿相”。而不出刘氏所料,后来这个被人忽视的绿袍少年果然成了唐朝的一位宰相。
因此刘氏的那句“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得以出名,而惨绿少年也被引申为“风度出众的青年男子”。历史历史冷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