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又宣布了 2025年10月,美国突然对中国卡车加征25%关税,客车零件加10%税,还取消6000多张学生签证,其中不少是中国学生。 明眼人都懂,这是想同时掐断供应链和人才链,可算盘显然打错了。 先看供应链这盘棋。美方以为加税能把中国车企挤出市场,却忘了北美卡车产业50%的零部件依赖中国。 上海港9月集装箱吞吐量激增27%,全是美国企业在疯狂囤积中国关键部件——他们比谁都清楚,离开中国供应链,北美物流成本得涨18%。 更打脸的是,中国车企早布局了"Plan B":比亚迪拿下德国铁路1200辆电动重卡订单,潍柴动力直接在墨西哥建工厂规避关税,东盟市场出口同比暴涨43%。关税能挡卡车,挡不住技术和市场布局。 再看人才战的闹剧。取消签证看似能卡脖子,可ASPI的反华学者都急了,直言这是"自杀式操作"。 现在全球64项关键技术里, 中国57项排第一, 清华在AI等29个领域冲进全球前十,比麻省理工还多出19项。 国内1380亿美元风投基金等着喂饱科研,无人机、新能源等领域能让成果快速落地,这样的舞台,谁还非得挤美国签证? 更关键的是,美国自己正陷入矛盾。谢锋大使说得直白,关税战没有赢家,美方举措已引发全球市场恐慌。 一边想遏制中国,一边又离不开中国的稀土和零部件;一边赶走中国学生,一边看着本土科研经费缩水。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本质是用冷战思维对抗全球化潮流。 从深圳的氢能实验室到泰国的挂车基地,从清华的AI团队到墨西哥的发动机工厂,中国早已用技术创新和全球布局织就了韧性网。 正如德国《商报》所言, 关税挡不住技术革命的洪流。 这场博弈里,谁在踏实做事,谁在虚张声势,答案越来越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