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做事,全凭两个字——敢想敢干,上百吨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一个平板车就敢拉着上渡轮,唯一的安全措施,就是后面有一个黑白格子T恤的安全员拿绳子拽着,事实证明,这个唯一的安全措施没启动一点作用。构件一歪,他就松手了,太不负责了。 在印度这个地方,干活总给人一种心跳加速的感觉,尤其是那些大工程项目。你想想,上百吨重的家伙,就靠一辆平板车和一条绳子硬上船,万一出点岔子,后果谁敢想?但他们就这么干了,结果那绳子没顶住,安全员直接松手。这背后,是胆子大还是啥问题? 印度人干工程,总爱讲究一个“敢”字,不管条件多烂,先上手再说。这不是吹牛,在他们那,基础设施项目拖个几十年是常态。比如那个高海拔隧道,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规划,熬过了好几任总理,到2020年才通车。为什么这么慢? 因为很多人把工程当成铁饭碗,宁愿慢慢磨,也不急着完工。员工甚至把岗位传给子女,一家子靠这个吃一辈子饭。你说这效率能高吗?对比咱们这边的速度,他们的想法就是不一样,不求快,只求稳当舒适。结果呢,安全隐患一大堆。 像重型构件运输,经常超载上船,渡轮晃荡几下就出事。资料显示,印度渡轮事故频发,原因多是过载和设备老化。拿2012年阿萨姆邦的沉船来说,一艘载了350多人的船遇风暴就翻了,死了上百人。官方承认,船上没救生艇也没救生衣,乘客只能自求多福。 类似问题在工程运输中也常见,重型混凝土梁拉上平板车,船一摇,平衡就没了。安全措施呢?就靠人手拽绳子,这能靠谱?底层工人知道风险,但不吭声,因为多干几天就有钱拿。公司层级分明,上头下命令,下头执行,中间没啥沟通。 种姓制度还加剧这事,上层和底层根本不坐一起商量。网上流传一句话,下雨天别靠近桥坝铁路,因为当初建的时候就马虎,经年累月更危险。这不是危言耸听,真实案例一大把。 印度政府推动基建,比如瓦杰帕伊的黄金四边形公路网,本意是连接城市,促进发展。但执行起来,安全总被忽略。结果,事故一出,延误工期,成本翻倍。民众苦哈哈,工程公司却无所谓,继续老一套。 再说说那些运输重物的渡轮操作,印度这方面问题特别突出。平板车拉着上百吨混凝土构件上船,船身一歪,麻烦就来了。搜索资料显示,类似灾祸在孟买港湾常见。2024年12月,海军快艇发动机故障,撞上载客渡轮,导致15人死亡。 海军承认是失控引起的,救援花了好几个小时。乘客回忆,船上没及时指导,大家乱成一锅粥。为什么这样?因为安全规范执行不严。渡轮超载是常态,设备维护跟不上。工程公司中,人种和阶级分层明显,上层发号施令,下层干活不问为什么。 就算知道构件不稳,也不会上报,只管录视频分享乐子。因为出事了,工期延长,大家多赚点。效率低根源在这,抓到一个项目就想干一辈子,最好传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