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乌克兰政府宣布 2025年11月6日,俄乌无人机攻防战再升级:乌方称击中顿涅茨克机场俄军无人机枢纽和伏尔加格勒炼油厂,俄方则宣称拦截75架乌方无人机。 这场较量不仅是战术对抗,更凸显了战争的全新形态。 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道格拉斯·巴里指出,这是全球首场大规模无人机实战,正重塑战争规则。 关键变化在于,乌军仅用单价1万美元的廉价无人机,就能牵制俄军造价数百万美元的防空导弹,实现“以小博大”的非对称打击。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作战模式彻底模糊了前线与后方的界限。 俄边境60万居民因无人机袭击停电,乌克兰也面临供暖季能源短缺,平民被迫承受战争代价。 原本用于战场的武器如今威胁到普通生活,引发了新的伦理担忧:战争的底线该如何坚守? 西方援助则让冲突持续升级,英国承诺2025财年援乌10万架无人机,美国“复制者”计划也在批量供应。 这场无人机主导的战争,早已不是单纯的军事对抗, 而是耐力与道义的比拼。 你觉得该如何平衡军事战术创新与平民安全? 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