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美日韩澳新把俄罗斯那么大的市场直接让给中国?因为说白了,这群政客还是看不起中国,认为中国吃不下这么大的市场。 当初西方抱团收拾俄罗斯的时候,那小算盘敲得叮当响:先断了人家的金融路,把俄罗斯从SWIFT支付系统里踢出去;再卡技术脖子,军工、汽车这些产业的零件说停就停;最后干脆不做买卖了,不管是石油天然气还是老百姓用的东西,全给断了。他们拍着胸脯笃定,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俄罗斯经济顶多撑半年就得垮,到时候还不是得乖乖听话。 更横的是,他们还把中国当成必须拉上的“同伙”,一边施压一边吓唬,美国参议院甚至搞出个破法案,放话说谁买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就征500%的关税,明摆着逼中国选边站。 可西方这帮人忘了,中国不是软柿子,更不是他们眼里没能力接盘的生瓜蛋子。就在西方企业慌慌张张撤场的时候,中国商家带着货、揣着诚意就补上去了,而且接得稳、吃得下。 俄罗斯人以前爱买的欧洲家电断货了?海尔、美的的冰箱洗衣机立马摆满货架,价格实在不说,还能上门安装;西方汽车厂把大门焊死,丰田、大众的零件也不给了?吉利、长城不光把新车开进展厅,还在俄罗斯建了组装厂,2023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直接冲到40%,比之前翻了一倍还多。 能源这块儿更是把西方的脸打肿了。他们以为中国会怕那500%的关税,结果中俄的原油生意越做越大,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买的石油就超过1.1亿吨,占比一下子涨到19%,比从沙特买的都多。 更妙的是,咱们用人民币结账,绕开了SWIFT的限制,既帮俄罗斯保住了收入,又稳住了自己的能源安全。西方看着俄罗斯靠卖能源拿到了现金流,经济没垮反而稳了,急得跳脚却没辙——总不能把自己的石油天然气价格,降到中国买俄罗斯石油的水平吧? 除了这些大买卖,那些西方看不上的“小生意”,咱们也做得热火朝天。俄罗斯的小麦、化肥以前都是通过欧洲卖出去,制裁后全转道卖到中国;中国的手机、衣服、建材顺着中欧班列,源源不断运到俄罗斯,就连俄罗斯远东的基建工程,工地上跑的全是中国的工程机械。 2023年中俄的贸易额直接冲破2400亿美元,比前一年涨了30%多,这数字里的水分一点没有,全是西方让出来的市场空间。 西方的判断失误,说白了就是压根不了解中国的实力。他们总觉得中国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只能卖卖袜子衬衫,却没看见咱们的制造业早就啥都能造了,小到纽扣,大到飞机零件,全不在话下;更没意识到中国有14亿人的大市场,既能消化俄罗斯的能源和原材料,又能拿出足够的商品卖回去。他们以为中国接这么大的盘会“噎着”,殊不知咱们的企业早就在全球市场里摸爬滚打惯了,应对制裁后的供应链调整,比谁都快。 更打脸的是,西方自己先扛不住了。美国参议院后来偷偷把那部制裁法案压下来了,因为有议员算过账,真要是实施,美国企业的损失比谁都大。欧洲国家更有意思,偷偷买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只不过换了艘船,贴个“第三方”的标签装样子。 他们嘴上喊着“制裁到底”,身体却很诚实,等他们反应过来想回头的时候才发现,俄罗斯的商店货架上、工厂车间里,早就全是“中国制造”了。 说到底,不是欧美日韩澳新大方让市场,是他们自己把市场丢了。他们用政治偏见代替做生意的规矩,用狂妄低估中国的实力,最后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现在中俄的生意越做越稳,用人民币结账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这些都不是西方想拦就能拦住的。毕竟,做生意讲的是互相赚钱,不是耍霸权逼别人听话,这道理,西方怕是得花好几年才能想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