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学习2:善良的边界,识人的智慧 近期,河南“中牟县发小杀害妻儿三人”

十点轻读书吖 2025-11-07 15:18:40

《资治通鉴》学习2:善良的边界,识人的智慧 近期,河南“中牟县发小杀害妻儿三人”的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我们在为梁先生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的同时,也不禁对他因过度信任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感到惋惜。 事实上,崔某某此前已多次表现出不良行为倾向,但梁先生始终念及旧情,以极大的善意包容对方,不仅带他学艺谋生,还屡次给予经济帮助。 然而,这份毫无保留的善良,最终未能换来对方的悔改,反而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确实,“识人”是一门需要终生学习的功课。 发生在梁先生身上的悲剧,让我们痛惜之余,更应思考如何将善良与智慧结合。 《资治通鉴》中记载的“魏文侯问李克”,堪称识人之道的经典一课。其中揭示的“居视其所亲”等五条法则,至今仍是我们观人、择友、任事的明镜与指南,历久弥新。 魏文侯找来李克,问他魏成和翟璜谁更适合当相国。李克却微微一笑,拱手道:“主公,地位低的人不该议论尊长,关系远的人不宜评判亲信——臣不便直接举荐。” 他话锋一转,“不过,识人用人,倒有五个关键可以衡量……”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平日里,看他亲近谁。他的圈子,就是他认知的天花板。 有钱时,看他如何分配资源。是为未来投资,还是满足私欲?格局就此分野。 显达时,看他举荐何人。此举最能照见他内心的政治蓝图与器量深浅。 困窘时,看他坚守何事。即使身处泥泞,也绝不越过的底线,才是他安身立命的根基。 贫寒时,看他拒绝什么。面对触手可及的不义之财,那一瞬间的取舍,便是人品最真实的试金石。 归根结底,这五条准则的价值在于双向性:它既是我们打磨自己的准则,也是我们判断他人的标尺。 拥有它,就等于拥有了为人处世最宝贵、最可靠的坐标系。 一个人的发展,善良只是入场券,原则才是护身符。你可以善良,但必须有锋芒。这决定了你能走多远,以及能走多安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