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我们赢了! 荷兰政府终于服软了! 宣布将安世半导体控制权归还中方! 11月8日,荷兰政府宣布,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令,把股东控制权交还给中方,以确保安世中国工厂恢复芯片生产和市场供应。 这场持续两个月的跨国博弈终于落幕。荷兰政府正式宣布搁置管制令,向中国股东闻泰科技归还安世半导体的完整控制权。全球汽车产业悬着的心可以放下了,停滞的芯片供应链正在重新启动。谁能想到,一纸冷战时期的法令会在2025年引爆全球芯片危机?荷兰政府今年9月援引1952年《物资供应法》,冻结安世全球资产,暂停中方CEO职务,将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 这个决定瞬间在全球汽车行业投下震撼弹。安世半导体在车规级芯片领域举足轻重。它的小型号二极管全球市占率第一,车规级MOSFET占有率高达40%。这是大众、特斯拉等车企核心部件的“必需品”。断供导致大众德国工厂停产、本田墨西哥工厂停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发出警告,若危机持续,损失将超过100亿欧元。 荷兰政府的战略误判在于忽视了“欧洲设计+中国制造”的深度绑定。安世70%的封装测试产能集中在东莞工厂。失去中国产能,欧洲设计的芯片根本无法落地。这好比设计好了汽车图纸,却找不到工厂生产。 面对不公,中方反击精准有力。东莞工厂宣布独立运营并改用人民币结算,中国同时对光刻机核心稀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全球客户用订单投票,德国博世、采埃孚等巨头纷纷绕过荷兰申请出口豁免。 僵局之中,本田汽车成为受影响最显著的车企。其加拿大工厂的思域和CR-V产量被迫减半,还下调了年度盈利预期。汽车行业的三季报中,“安世”“断供”“供应短缺”成为高频词。 荷兰的妥协源于多重压力。美国暂停“穿透规则”使其失去行动依据。德国车企200亿欧元赔偿风险施压欧盟。中方释放的豁免信号则提供了台阶。商务部明确表态,造成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混乱的源头和责任在荷方。 转折点悄然到来。德国汽车供应商奥莫维奥宣布,安世芯片已恢复从中国出口,正运往匈牙利分销中心。博世也获准恢复供应。大众汽车证实已收到安世半导体的首批芯片交付。 这场博弈留下深刻启示。安世从2019年被中资收购时的“欧洲弃子”,成长为2024年营收147亿元的核心资产。这证明中资整合全球技术的价值。供应链“一损俱损”的现实则警示地缘政治干预终将反噬自身。 随着安世CEO张学政复职、股权解冻进入倒计时,全球产业链正逐步回归正轨。但这场风波已敲响警钟:在芯片这类关键领域,“脱钩断链”没有赢家,唯有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木耳
引以为戒,极早吃透技术,走出去的企业对的绝不妥协,你们的后面是祖国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