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室里常挂着 “无事”,指的是 “无事是贵人”,身边无事,心中无事,便是贵人。或许说平淡日常即是贵人,“无事” 确实是个好词,就连可以 “假装无事发生” 的一段关系,我都觉得是很好很好的关系。
这是我前阵子,听喜欢的博主和作家库索的对谈播客,结尾处聊到话题像被猛拍了下我的后背,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刚毕业那会,我满脑子都觉得:人生就得一路向上,以后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我做每件事前,都揣着很强目的性:比如出去旅游说是放松,心里想的却是玩完回去工作更高效;想培养个兴趣爱好,要先算算投入产出比;就连看场电影,都要逼自己写篇影评才算“没白看”。
结果呢,我整个人像上了发条,玩也玩不安心,学也学得焦虑,明明忙得脚不沾地,夜深人静时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被抽走了生活本身的滋味。
后来辞职休整的那段日子,才算真正触摸到“无事”的滋味。我在农场的老房子门口摆了张藤椅,每天早上被鸟叫吵醒,泡杯茶坐在那发呆,看邻居家的猫蜷成一团晒太阳。有次下雨,我盯着窗台上的绿萝看了40分钟,看雨滴顺着叶子尖儿滚下来,在瓷砖上砸出小小的水花。这种“毫无意义”的时刻,让我实实在在触摸到了生活的温度。
现在想想,那种对“有事”的执念,其实是好学生思维在作祟。高考时错了一道题,会盯着那2分难受几年;大学考四六级、考四六级,每天都要列满计划打卡,少一天都觉得“完了,考不过了”。工作后更甚,听说谁在副业赚了钱,连夜研究怎么做自媒体。就像被鞭子赶着的羊,总怕自己掉队,却从没问过自己: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我总以为把当下的快乐存进未来账户,以后就能一次性加倍提取幸福。可真到了所谓未来,又会被新的目标推着走——考上好初中想高中,考上好高中想大学,毕业了想职场晋升……永远在等以后,永远没活在这一刻。
这让我想起张春说的一句话:幸福是一个被我们高估、会给我们带来困惑的一个词。其实人不需要每天都过得很幸福,你每天过得怡然自得,你很平静,你很舒服也是非常非常好的,那是我们需要达到的一个境界。
此刻我坐在咖啡店敲这些字,屋顶的灯光刚好落在键盘上。忽然想起库索说的“无事是贵人”,或许真正的贵人,从来不是别人,是那个终于学会和自己好好相处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