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太牛了!上任8天,干了马英九8年不敢碰的事!不仅马英九,历任党主席都不敢!

景铄看科技 2025-11-10 14:05:43

郑丽文太牛了!上任8天,干了马英九8年不敢碰的事!不仅马英九,历任党主席都不敢!2025年11月8日,出席了台湾马场町秋祭活动!马英九年年参加“228”,但对“马场町”只字不敢提,更别说参加活动。其它朱立伦、吴伯雄、吴敦义等历届党主席都不敢碰。   马场町秋祭,是纪念1947年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最早一批政治受难者的仪式场所。过去这块土地是“禁区”,不仅因为它承载的记忆太沉重,也因为它的象征意义太复杂。   国民党曾被视为压迫者的象征,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像是在提醒人们那段历史的阴影。所以历任党主席都明白,碰马场町,就像踩火药桶。   郑丽文偏偏就来了。没有预热,没有铺垫,更没有试探。就这么大大方方地站在现场,献花、默哀,一举一动都写满了“我知道这里的分量”。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政治秀。如果只是作秀,完全可以换个场合,选择那些“温和一点”的历史纪念地。但马场町不是。这里是白色恐怖的原点,是国民党历史最沉痛的一页。   郑丽文不是不知道,她当然清楚来这里代表了什么。这意味着,她愿意去触碰党内最难解的历史伤口。   更重要的是,她没用任何粉饰手法,也没有试图美化或带动“洗白”的语调,而是以一种平静、克制的姿态,站在历史面前直视伤口。这种姿态,在国民党内,实属罕见。   郑丽文的这个选择,不只是给自己“立人设”,更像是对党内旧有路线的一种挑战。长期以来,国民党在处理历史问题时,总是小心翼翼,既怕“道歉过头”被基本盘误解,也怕“低调处理”遭社会舆论批评。   于是形成了一个怪圈:每年228纪念活动,党内高层出席是出席,但是话题总是避重就轻,涉及白色恐怖、政治清算等字眼时,语气总是模糊不清。   这种“模糊战略”,在选票层面未必是失败的,但在历史记忆的正义层面,却是明显缺位。郑丽文的举动,正是在这个缺位之中,迈出了一步。   这一步并不意味着国民党已经完成了“转型正义”的历史任务。但至少它打破了沉默。而打破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勇气。   郑丽文过去在言论上就以敢言著称,和党内的“温良恭俭让”截然不同。这次她用行动证明,她的“敢”不只是说说而已。   这种风格,虽然在党内未必是主流,却在年轻选民那里有明显的接受度。尤其是在当下岛内政治文化愈发强调“态度”和“立场”的氛围中,敢于面对历史的人,更容易获得情感认同。   当然,郑丽文这次的动作,也不乏风险。她的出现已经引发部分蓝营传统支持者的不满,有基层干部私下表示,这样的举动可能会“伤到自己人”。   但问题是,如果一个政党连面对自己历史的勇气都没有,又如何去赢得未来的信任?郑丽文显然想要改变这一点。   她试图用行动告诉外界:国民党不是不愿面对历史,而是过去没有人愿意承担这个任务。现在她愿意试一试,哪怕只是开始。   不少学者指出,转型正义的核心,不只是“纠错”,而是“承认”。承认曾经发生过什么,承认受害者的痛苦是真实的,承认过去的制度曾经对人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这种承认不是为了“自我攻击”,而是为了让制度不再重复错误。郑丽文的站位,如果能持续并推动党内展开更多公开讨论,那她就不仅仅是“干了别人不敢干的事”,而是开启了一个新的可能性。   而这个可能性,恰恰是国民党当下最需要的。面对民进党在岛内不断强化“本土历史叙事”的攻势,国民党若仍拘泥于旧有话术,只会在选票上越走越窄。   而真正的突破口,不在于喊口号,而在于能不能在关键历史节点上,有人站出来说:我们看到、我们理解、我们愿意面对。   郑丽文选择了这一条最难走的路,而这条路,如果能走稳,未来或许是国民党争取岛内年轻世代支持的关键路径。   当然,政治不可能靠一次动作就翻盘,历史也不可能靠一次秋祭就完成疗愈。但历史需要有人先走第一步。   郑丽文不是救世主,她也不是改革的全能角色,但她的这一步,确实让人重新审视这个政党有没有可能脱胎换骨。在岛内政治话语越来越情绪化的当下,这种“静水深流”的改变,或许比口号更有力。   回看这几年国民党的转型之路,磕磕绊绊,内外交困。有时候,是政策路线的问题,有时候,是候选人气质的问题,但更多时候,是这个党始终不敢直视自己曾经的影子。   郑丽文的动作,能不能成为转折点,还要看后续能不能形成连锁反应。但至少现在,马场町这个名字,终于不再只是民间记忆的一部分,而开始进入国民党高层的现实坐标。

0 阅读:0
景铄看科技

景铄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