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58年,毛主席下令炮击金门,美国得知后率大军压境,指挥员慌忙上报,但毛主席说的四个字,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 1958年,台湾海峡局势紧张,当时,国民党军队盘踞金门,他们在美国的支持下经常炮击大陆沿海村镇。 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专门讨论台海局势,会上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中美军事实力差距较大,发起攻击可能会付出沉重代价,应谨慎行事。 另一种则认为,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尊严,制止国民党军队的骚扰,必须进行反击,最终,毛主席拍板决定实施炮击行动。 此次军事行动的目标明确选定为金门,金门是国民党军队的重要军事基地,打击金门能够直接打击国民党军队的关键据点。 为确保行动效果,总指挥官叶飞在厦门设立指挥所,从沿海各地抽调军事力量,形成了对金门的合围态势。 此次集结了三十多个炮兵团,配备三百多门大炮,另有数百架飞机随时待命,计划通过强大的火力优势对国民党军队形成心理和军事上的双重打击。 1958年8月23日下午,按照毛主席确定的时间,叶飞在指挥所下达开火命令,密集的炮火迅速覆盖金门岛,国民党军队毫无防备,陷入混乱。 在首轮持续两小时的炮击里,国民党军队死伤六百多人,一艘大型货轮被击沉,多处军事基地和防御工事被摧毁,8月24日我军再次发起炮击,前线士气高涨,而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 猛烈的炮击让蒋介石极为震惊,他立即向美国请求援助,美国迅速作出反应,派遣大量军队前往台海地区,其航母编队直接驶入台湾海峡,计划为国民党军队的运输船队护航。 前线指挥官叶飞察觉到潜在风险,担心炮击时误伤美军,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于是迅速将前线情况上报毛主席,请示是否继续实施炮击。 毛主席给出的回应只有“照打不误”四个字,这一指令不仅是对前线军事行动的明确指示,更通过前线行动向美国传递了中国维护领土的决心,这一回应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官兵的士气。 与此同时,中国正式宣布12海里领海线,明确警告任何擅自进入该海域的外国船只,都可能面临被击沉的风险。 中国的一系列强硬举措,将决策压力转移到了美国方面,最终,美国的航母编队始终在远处观望,并未敢靠近为国民党运输船队提供实质性护航。 这一结果表明,中国的战略威慑取得了预期效果,虽然此后台海局势逐渐缓和,双方停止了大规模炮击,台湾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但此次行动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来源:新华网——叶飞三次传奇战役:勇斩张灵甫74师“上将首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