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主席看了广东全运会开幕式,估计想哭的心都有了!一个全国性的体育赛事的开

周律鸣法 2025-11-10 16:34:34

国际奥委会主席看了广东全运会开幕式,估计想哭的心都有了!一个全国性的体育赛事的开幕式,碾压了奥运会开幕式。 11月9日,广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迎来了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盛大开幕。这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全运会,也是在当前全球体育格局变化下,咱中国对外展示的一次考验。 说实话,这场开幕式的精彩程度,放在全球范围绝对能打,甚至让足以让常年以“世界第一体育盛事”自居的奥运会都要自愧不如,毕竟近几次奥运会的开幕式可谓是群魔乱舞。 这几年,国际奥委会本身就有点焦头烂额。自1972年以来,奥运会预算超支成了“家常便饭”,平均超支幅度高达156%。东京一届亏了200亿美元,索契冬奥会预算200亿,实际花掉510亿,这种花法,哪个国家还敢接盘? 而且,转播权、赞助等收益,绝大部分都归国际奥委会,主办国忙活半天,最后还得背上“财政黑洞”的锅。 也因此,最近几年,申办热情急速降温,2036年夏季奥运会还没找到接盘侠,国际奥委会多次次向中国发出“邀请”,但咱中国这次态度跟以前大不一样,上海、广州、北京都没表态,上海2018年做的评估报告就很直白,觉得没啥实质好处。 再看看奥运会自身的争议。巴黎奥运会为了“创新”,把开幕式搬上了塞纳河,结果各国运动员被迫分批登船出场,现场秩序一度混乱,还引发了舆论风波。 更糟糕的是,巴黎还因为清理流浪汉、争议性历史人物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近些年奥运会场馆建设动辄百亿级,赛后却闲置成“鬼城”,东京、雅典都有前车之鉴。 民众不支持举办奥运,国内不少舆论也提出质疑,数据显示有45%的人并不看好再度申办。 反过来看广东全运会,开幕式就让人眼前一亮。主舞台设计成同心圆,寓意粤港澳三地血脉相连,三地联合升旗、联合点燃火炬,既有科技感又有中国式浪漫。 舞台上,粤剧、南狮、英歌舞、鳌鱼舞等岭南传统文化,和AI、AR科技手段融合,既有传统底蕴,又有创新活力。 智能机器人敲响青铜句鑃,演绎《彩云追月》,这种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别说在奥运会,就算放在任何世界级舞台都不逊色。 音乐环节也很有看点。周深和单依纯合唱主题曲《天海一心》,刘德华带来《中国人》,全场观众自发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没有一句硬性的政治宣讲,大家就是自然而然地被情绪带动起来。 比起奥运会那种流程化的表演,这种真情实感的现场氛围,才是民族凝聚力的真实体现。 还有一点,广东全运会开幕式的“碾压级”表现,背后靠的是“务实”二字。广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原有场馆直接再利用,没有大范围拆除,控制成本的同时,也避免了“赛后空置”的尴尬。 咱中国现在更看重民生实惠,2023年,全国用于全民健身的投入超过1000亿元,新建和改建两万个体育场馆,体育设施更多是为了老百姓,而不是只服务于一场赛事。 为什么中国对奥运会越来越“冷静”?一个很现实的原因是,中国已经不需要靠一届奥运会来证明自己。 过去,办奥运可能确实是提升国家形象、展现国力的窗口。但现在呢?中国空间站已经常态化运行,新能源汽车、进博会、广交会、WTT大满贯这些“国际名片”一个比一个响亮,何必非得再为奥运会买单? 更何况,奥运会的规则早就被“西方中心化”问题困扰。比如,俄罗斯被禁赛、以色列问题被“睁眼闭眼”,田径、游泳这些欧美强项金牌越分越细,武术等中国传统项目却难以入奥。 器材、技术认证被欧美企业垄断,主办国花钱办事,最后还得不到核心收益,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现在的中国,体育战略重点早就转向普惠和高质量发展。全民健身、社区体育、青少年体育这些领域持续发展,体育赛事则更注重自主创新和文化表达。 粤港澳全运会、WTT中国大满贯这些自主赛事,既有专业竞技水平,又有区域协同和文化互通。 更重要的是,中国赛事已经形成体系,既能展示中国现代化、科技力,又能融合多元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说到底,广东全运会开幕式的“碾压”并不只是舞台效果的胜利,更是中国治理理念、文化自信和科技实力的综合体现。 国际奥委会主席的“想哭”,其实是一种无奈:奥运会如果还停留在高成本、低效率、规则不公、政治操弄的老路上,未来吸引力只会越来越弱。 现在的世界体育舞台,需要的是更多尊重多样性的赛事,需要让体育回归本质,让更多人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和认同感。 全运会已经给出了咱中国的方案:文化自信、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全民参与,这才是新时代体育赛事的打开方式。 奥运会要想重拾昔日荣光,不妨认真看看中国全运会怎么做的。未来全球体育的话语权,注定在悄然转移。中国不再需要奥运会证明自己,而是用自己的模式,影响着世界体育的走向。   参考资料:全运会开幕式的这7个瞬间,太惊艳! 2025-11-10 08:59·长江云新闻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周律鸣法

周律鸣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