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印度又出手了 2025年11月10日消息,印度财政部正式拍板,宣布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亚麻织物继续征收5年反倾销税,内地每米2.36美元,香港每米1.14美元。 这已经不是印度第一次拿中国产品“开刀”,更不是针对亚麻织物的临时决策。 从2008年启动反倾销调查算起,印度对这类产品的贸易限制已经持续了近18年,这次不过是第三轮“续约”,税率和2020年的复审结果完全一致,可见其保护本土产业的心思早就定死了。 所谓“反倾销税”,听着像是维护公平贸易,实则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壁垒。 印度给出的理由是“防止中国低价产品冲击本土市场”,可事实是,中国亚麻织物凭借稳定的品质和高效的供应链,在全球市场都有竞争力,印度本土产业跟不上这种节奏,就想用征税的方式把中国产品挡在门外。 这种“打不过就限制”的操作,根本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公平原则。 更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对中国的反倾销动作早就成了常态。 从1995年到2023年,印度累计对中国发起336起反倾销调查,近十年就占了一半以上,去年9月单月就发起13起,频率之高在全球都少见。 可有意思的是,当中国依法对印度的邻氯对硝基苯胺征收反倾销税时,印度却没了底气——这类产品印度产能过剩,三分之二都要靠出口到中国,没了中国市场,他们自己也撑不住。 印度以为加税就能让本土亚麻产业崛起,其实是打错了算盘。 全球亚麻市场正因为环保属性迎来需求增长,欧美市场对可持续纺织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时候关上大门,看似保护了本土企业,实则让它们失去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动力,技术升级和成本控制只会越来越滞后。 反观中国企业,早就学会了在贸易壁垒中寻找出路,要么转向其他海外市场,要么深耕高附加值产品,印度的限制反而成了倒逼转型的动力。 贸易合作从来都是双向共赢的事,印度一味搞单边限制,最终只会反噬自己。 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贸易伙伴,一直坚持公平互利的原则,但也绝不会任由他人随意设置贸易障碍。 如果印度继续抱着“贸易保护”的老思维不放,不仅会错失中国市场的红利,还会损害自己在国际经贸领域的信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