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印度又出手了 2025年11月10日消息,印度财政部正式拍板,宣布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亚麻织物继续征收5年反倾销税,内地每米2.36美元,香港每米1.14美元。 这税一收就是五年。中国亚麻布进印度更难了。 新仇旧账不妨一起算。这场贸易拉锯战竟已持续整整十七年。从2008年那个秋天开始,印度对中国亚麻织物扣上“倾销”的帽子,这场戏码反复上演,活脱脱一部电视连续剧。 印度国内企业Grasim Industries Limited-Jaya Shree Textiles一纸申请,就成了这场贸易保护的由头。本土产业要保护听起来冠冕堂皇,背后藏着不敢直面竞争的心虚。 看看历史数据就明白,印度的反倾销税从来不是新鲜事。2009年最初征税时,对中国内地高达206.24卢比/米,后来才改用美元计价。2015年曾下调至0.75美元,2020年又涨回现在的2.36美元。 国际贸易这场棋局上,印度始终没学会公平对弈。总把中国产品视为洪水猛兽,关起门来筑高墙。全球化的今天,这种闭门造车的思维迟早要被淘汰。 中国亚麻织物的竞争力源自过硬的质量和先进工艺。印度同行不去提升自身实力,反倒年年指望关税保护,这种惰性思维才是制约其发展的毒瘤。 目光放远整个亚麻产业,环保浪潮正席卷全球。欧美市场对可持续纺织品需求激增,这本是中国和印度企业携手开拓的良机。印度却执着于设置路障,白白浪费时代机遇。 印度财政部税收局一纸通报,决定了未来五年的贸易格局。这种单边主义做法,与世界贸易组织倡导的自由贸易精神背道而驰。中国亚麻织物值得更公平的对待。 贸易保护从来是双输游戏。印度纺织业躺在保护伞下,失去创新动力;而印度消费者不得不接受质次价高的本土产品。这笔账,印度算得糊涂。 中国制造早已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我们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创新的技术和高效的生产能力。印度设置的这些贸易壁垒,终究是螳臂当车,挡不住中国制造业前进的步伐。 中国亚麻企业不必灰心。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世界市场广阔得很,欧美对环保亚麻织物的需求正在增长,这正是我们调整市场战略、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好时机。 十七年的贸易摩擦,恰恰证明中国亚麻织物的强大竞争力。若我们的产品不堪一击,印度何必如此大动干戈?这场持久战本身,就是中国制造实力的另类勋章。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