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搞男人的太后不少,但只要不涉足政治,或者涉足政治但是起的都是正面作用,善终的也是有的,比如北魏的冯太后。但如果太后纯乱搞,对政治指手画脚,而且起到的全都是反作用,一般来说至少也要喜提个软禁,搞不好就是“以忧死”,也就是被搞死的优雅说法。但是中国历史毕竟太长了,人太多了,历史上你使劲找,还真的能找到一个胡搞男人+胡搞政治的太后,最后得到了善终。这个太后非常冷门,就是十六国时期前凉太后马氏。
马氏是前凉国君张骏的妾室,因为“羙姿仪”,大概就是美貌身材好,被封为“骏昭仪”,感觉是挺英气的美。马氏为张骏生下了继承人张重华。张重华继承王位后,尊父亲的正室严氏为太王太后,生母马氏为王太后。大概是为了突出一下嫡母身份高于生母吧,但是怎么感觉差辈了....
张重华命不长,26岁就挂了,下线前他留言,让自己的儿子张耀灵即位。这位张耀灵就是马太后的亲孙子,按理来说,马太后应该支持这个决定才对。
然而马太后不按常理出牌,对于王位继承,她有别的想法。什么想法呢?难道她还有别的儿子?并不是,她想让老公另一个妃子刘氏所生的儿子张祚即位。为什么呢?难道张祚是她抚养长大的?有感情?
也...确实有感情,但是可能不是你想的那种感情。史书记载“其庶兄长宁侯祚先与马氏烝淫”...
“烝淫”就是...你懂的那种关系...
有了这层关系,张祚就没停点的给马氏吹枕头风,说现在天下大乱,国赖长君。你看你孙子才多大啊?能干成啥事啊?不如你把王位给我吧!反正咱俩的关系比你跟你孙子都好,我登上王位你不吃亏!
马氏的脑子也不知道咋长的,居然就特么同意了....史书记载“马氏从之”。
张祚这种人登上王位能干啥大家用脚也想得到,“滛虐不道”这都是基本操作。他第一件事就是把“害耀灵于东苑,埋之于沙坑”。然后就“重华妻裴氏”,相当于婆媳都被他搞了。不仅是这对婆媳,“自阁内媵妾及骏、重华未嫁子女,无不暴乱”。
总之,和他哥张重华有关系的女人,不管是血缘关系还是婚姻关系,能搞的那是一个没放过。而且他一点都不打算保密,导致国人相目,纷纷用《墙茨》这首诗来讽刺他。
《墙茨》指的是《诗经·鄘风·墙有茨》,原诗是这样的: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大概的意思就是,墙上长满了蒺藜,无论如何扫不掉。你们宫中那些破事,真他妈说不出口,太特么恶心了~~
这里说的宫中的破事,指的是卫国宫廷中各种乱七八糟男女破事。卫宣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公子顽和庶母宣姜“烝”上了,而且生了五个儿子,污秽不堪,和张祚所为相比...好像还略有不如?
当然也不忙同情卫宣公,他也不是啥好玩意。这个宣姜就是他儿子急子的未婚妻,被他抢了,算是抢儿媳妇吧~而这个急子,是他和他的庶母“烝“出来的....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回到老张家,因为张祚太不是东西,大家实在是受不了了。于是张祚的族人河州刺史张瓘起兵攻打首都姑臧城。守军将领赵长直接放弃抵抗,入宫请马太后出面,改立马太后的另一个孙子张玄靓为前凉国君。
马氏从国君的小妾,成了国君的母亲,本来应该成为国君的奶奶,但却因为一念之差当了国君的情人/庶母,最终还是成了国君的奶奶,被尊为太王太后。
流水的国君,铁打的太后....
张瓘起兵当然不是为了给马氏家族捋伦理关系的,他肯定是要想办法篡位,至少也要大权独揽。和他一起起兵的宋混和宋澄兄弟见状,就以马太后的名义,又双以“谋逆”罪名起兵讨伐张瓘。这次起兵也很成功,张瓘自杀,宋混“夷其宗族”,取代了张瓘的位置,成了事实上的摄政王。
宋混重病时,马太后和孙子张玄靓前往探视,马太后还提议让宋混的儿子宋林宗接替他继续摄政。但宋混觉得儿子太小,不堪大用,最后还是让弟弟宋澄接替自己辅政。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不管宋混为人到底如何,起码和马太后面上还是过得去的,没撕破脸。
宋混临终前唯一不放心的,就是弟弟宋澄“但恐其儒缓,机事不称耳”,也就是不够机灵,反应不够快。但事实证明,问题比他想的严重的多,很快宋澄就和重臣右司马张邕的关系闹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然后张邕又双叒联合国君的叔叔张天锡政变消灭了宋家...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张邕也跟马太王太后“通”上了...
好家伙....
大家可以想象,张邕也不是啥好玩意,基本一比一复制了张瓘,“自以功大,骄矜淫纵”,引起了和他一起起兵的张天锡的不满,于是张天锡又双叒叕起兵杀了张邕...
然而不管怎么闹,马太王太后除了偶尔“通”一下,一直平安的在太后/太王太后的位子上坐了17年,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国君和摄政,甚至很多就是她本人送走的,最后屁事没有,完美善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