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了!日本前防卫大臣怒了!日本前防卫大臣石破茂近几日发声了,他警告日本不要再幻想打仗了,因为国家可能会灭亡。他说:“1868年发生的明治维新,并不是奇迹,是抢夺了中国的财富之后实现的。”他还指出,日本历史上通过战争获得财富的做法已经不行了,因为不允许。 1868 年明治维新拉开序幕时,日本还是个闭关锁国的落后岛国,国库空虚得连新式武器都买不起。真正让它翻身的转折点,是 1894 年的甲午战争。那场仗打下来,清政府被迫签了《马关条约》,一口气赔出去 2 亿 3150 万两白银,还得加上 3000 万两的赎辽费、150 万两的威海卫驻守费。 这笔钱是什么概念?当时日本全年财政收入也就折合白银 6000 多万两,清朝的赔款相当于它近 4 年的总收入,比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还多两倍多。更狠的是,日军在战争中还直接从中国劫掠了价值 1 亿多两的财物,从粮食到矿产,几乎搬空了占领区的储备。 这些抢来的银子,成了明治维新的 “启动资金”。日本把大部分赔款投进了军事,打造出亚洲第一支现代化海军,还建了八幡制铁所这样的重工业基地,直接奠定了工业基础。 剩下的钱砸向教育,强制推行义务教育,短短十几年就让国民识字率从不足 20% 飙升到 70%。可以说,日本的 “崛起神话”,每一块砖都沾着中国的血汗。 这种靠战争发家的路径,慢慢变成了日本的思维惯性。甲午赔款尝到甜头后,它又盯上了更多亚洲国家,1904 年日俄战争抢了东北权益,1931 年九一八事变霸占东北,1937 年全面侵华后更是疯狂掠夺资源。 仅在上海,日军就抢走了 3000 多家工厂的设备;在华北,每年搜刮的煤炭达 1000 万吨,这些物资全成了支撑其战争机器的燃料。 可石破茂看得明白,这种老路现在走不通了。当年日本能靠掠夺发家,是因为中国积贫积弱,西方列强还在默许瓜分。现在的国际格局早变了,1945 年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宪章》明确禁止侵略行为,全世界都在反对战争掠夺。日本当年窃取的台湾、澎湖群岛等领土,也在《开罗宣言》里明确规定必须归还中国,法理上就没了掠夺的依据。 到如今,中国早已不是当年任人宰割的样子。2025 年的中国,经济体量是日本的近 4 倍,国防力量更是今非昔比。海军舰艇总吨位稳居世界第二,五代机、航母、导弹系统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石破茂心里清楚,现在跟中国动武,别说掠夺财富,本土都可能被直接打击,这也是他喊出 “国家可能灭亡” 的底气所在。 日本自身的处境也撑不起战争野心,现在的日本,资源匮乏到 90% 以上的石油、铁矿石都得靠进口,一旦开战,海上运输线被切断,不出三个月工业就得停摆。石破茂的警告,也是在敲打日本国内的鹰派势力。 最近几年,日本不断增加防卫预算,2025 年军费占比突破 GDP 的 2%,还跟美国搞联合军演,甚至有人鼓吹 “先发制人打击能力”。可这些动作全是虚架子,日本的防卫体系严重依赖美国,连弹药储备都只够撑两个星期,真打起来根本没有自主权。 历史早给过教训,二战时日本一路侵略扩张,看似占领了大片领土,最后却被两颗原子弹炸回原形,还得接受美国的占领统治。当年从中国抢来的财富,要么在战争中消耗殆尽,要么战后作为赔偿返还,最后什么都没剩下。石破茂拿这段历史说事,就是想提醒那些幻想战争的人,掠夺是条绝路。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很现实。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就公开支持石破茂的观点,说 “战争只会让日本沦为废墟”。连美国都没给日本好脸色,五角大楼私下警告,一旦日本主动挑起冲突,美国不会无条件介入。毕竟现在的美国也需要稳定的亚太局势,犯不着为日本的野心买单。 日本国内的民众更不买账。最近的民调显示,82% 的日本人反对增加军费,76% 的人认为 “和平发展才是出路”。经历过二战的老一辈还记得空袭的恐惧,年轻人则担心战争会毁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种民意基础,让鹰派的战争言论根本没市场。 石破茂敢说这话,跟他的经历也有关系。他担任防卫大臣时,亲自考察过日本的防御工事,清楚军队的真实战力。更重要的是,他见过中国的发展速度,2023 年访华时,他特意去了上海和深圳,看到的是高楼林立的科技园区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这种实力差距让他明白,对抗没有任何意义。 那些还在鼓吹战争的日本政客,其实是在回避现实。他们不愿承认明治维新的掠夺本质,不愿面对中国的崛起,更不愿接受和平发展的国际规则。可石破茂的话已经把窗户纸捅破了:当年靠抢能发家,是因为有机可乘;现在再想靠战争,就是自寻死路。 现在的日本,真正的出路其实很明确。跟中国搞好经贸合作,利用技术优势参与亚太产业链,才能维持经济稳定。可国内的鹰派总想着抱美国大腿,搞对抗路线,这种做法只会把日本推向危险的边缘。石破茂的警告,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一种无奈的清醒,再不清醒,真要万劫不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