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圈子里都在传一句话:日本现在最慌的,其实不是航母下饺子,也不是火箭炮射程,而

不吃药的五块 2025-11-11 14:57:08

最近圈子里都在传一句话:日本现在最慌的,其实不是航母下饺子,也不是火箭炮射程,而是中国哪天真的动手,把他们这些年悄悄埋在中国地下的“钉子”一根根拔出来。 有人以为日本最怕的是我们的航母或者火箭,其实他们最怕的,是自己多年辛辛苦苦在我们国内布下的那些“钉子”,正在一颗颗被拔掉。 这个比喻形象得很——这些潜伏者就像嵌在社会肌体里的钉子,一旦拔掉,原先的布局就彻底被打乱。 这些“钉子”不是孤军作战,而是一张严密的大网,网里的人身份各异:有能接触核心机密的高管。 比如2023年被抓的安斯泰来制药高管;也有在国企潜伏九年的老江湖河下谷清,能把团委书记发展成下线。 网布得多深?你想象一下,就算是企业内部重要岗位的人,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拉进来。 这张网里的分工清晰,部分“钉子”干硬任务:以温泉开发为名在山东、海南偷偷测潜艇航道,或者操纵无人机飞军事基地收集精准数据,为可能的攻击提供参考。 另一类“钉子”干软任务:搞思想渗透,像笹川和平基金会,十年来在国内敏感学科投入超过3.34亿元,试图影响学术方向;还有人渗入媒体,用提建议、写文章的方式悄悄引导舆论。 还有经济领域的“钉子”,三井物产投资隆平高科,表面是合作,背后是摸清种业底细。 早在百多年前的东亚同文书院,日本就培养了5000多名学生,形成初代情报网,可见这套路由来已久。 这些“钉子”之所以能深入,是因为伪装太高明,他们总是披着“善意”的外衣:学生打着学术研究幌子,徒步走遍村庄和河流收集信息。 现代则用访日机会、项目资金让学者无意间成为“代言人”,商业合作也可能是掩护,像那个卖药高管,背后是医药政策机密的收集,硬碰硬不行,他们就玩软刀子。 面对这种渗透,我们的“拔钉”行动也不是简单抓人,而是一套组合拳,法律层面,《反间谍法》修订后,网络和数据传输都被纳入监管,暗中活动空间越来越小。 社会层面,全民反谍意识提高,让潜伏者如履薄冰:任何异常举动都有可能被发现。 “拔钉”让日方最害怕的,是整张网被动摇,损失一个人没关系,但几十年建立的网络被连根拔掉,就没法再重建。 效果已经显现:近几年日本在华投资和侨民数量下降,就是因为风险太大,他们担心自己下一颗钉子被拔掉。 这些“钉子”是高度伪装的系统性威胁,而“拔钉”是我们重建安全环境的战略反击,双方手段都在进化,这场无声的战争还在继续,对警觉性和智慧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0 阅读:20

猜你喜欢

不吃药的五块

不吃药的五块

旧曲重听记忆闪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