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向欧美军工企业转售120吨稀土,此举彻底激怒了中方,印度人感到纳闷,他们是怎么追踪到这批稀土的具体流向? 印度其实守着不少稀土储量,可偏偏在关键的开采和精炼环节掉链子。 自身只能处理几种简单的稀土元素,纯度根本达不到高端制造要求,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军工产品需要的核心材料,都得靠从中国进口。 为了搭上欧美军工的线,还能赚一笔差价,印度企业动了歪心思,拿着民用用途的承诺申请出口许可,说这些稀土是用来发展本土电动车产业的。 可他们拿到货之后就变了卦,通过周边国家中转,把稀土伪装成普通工业配件,偷偷送到欧美军工企业手里,既违背了当初的承诺,也踩了中方出口管制的红线。 别以为这种中转操作能瞒天过海,中方对稀土的管控早就形成了全链条闭环。 每一批出口的稀土都有专属的化学特征,就像自带的身份印记,不管怎么伪装,成分里的独特标识改不了,一比对就能锁定来源。 再加上数字溯源技术的应用,每批稀土从开采、加工到出口,都被赋予了唯一的数字身份,全程记录流转轨迹,就算转到第三国,数据也能全程追踪,不会断档。 监管部门还会联动核查,从海关到相关主管部门,信息实时共享,一旦发现货物流向和申报用途不符,马上就会启动调查。 我们甚至还会和其他国家的海关互通物流信息,就算想通过第三国掩盖终端去向,也能顺着线索查到最终用户,所谓的隐蔽路径根本行不通。 中方的反制措施也一点不手软,直接暂停了对印度相关企业的稀土出口审批,把涉事主体纳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以后想再从中国进口稀土基本没可能。 同时还升级了监管要求,不管是境内企业还是境外企业,出口稀土都得提交详细的最终用途证明,还要出具合规告知书,明确不能转售、不能用于军事用途。 对于那些合规的国家和企业,供应渠道一直保持畅通,这种差别化管理既保障了正常贸易,也给违规者敲响了警钟。 印度之所以敢这么操作,一方面是想讨好欧美,拉近战略关系,另一方面也想借着转售赚短期利益,可这种做法纯属短视。 可自身产业链的短板摆在那,80%的高端稀土需求依赖进口,失去中国这个稳定供应方后,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来源。 欧美虽然拿到了这批稀土,可自身缺乏高端精炼能力,后续加工还是绕不开相关技术瓶颈,所谓的“去中国化”供应链根本站不住脚。 很多人以为稀土优势靠的是储量,其实不然,中方的核心优势在于全产业链掌控,从开采到精炼,再到技术专利,形成了别人短期内打不破的壁垒。 稀土加工是个技术活,需要精密的工艺和设备,中方掌握的提纯技术能把纯度做到极高,还能控制成本,这是其他国家花几年甚至十几年都追不上的。 欧美喊了多年的“去依赖”,但新建工厂要时间,技术攻关要成本,环保问题还难解决,根本跟不上市场需求,所谓的替代技术要么性能不足,要么成本太高,根本成不了气候。 印度的困境其实是自身造成的,明明可以通过合规合作获得稳定供应,偏偏要耍小聪明违规操作。 自身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跟不上,就算想发展本土稀土产业,短期内也难以突破瓶颈。 寄望于靠转售讨好西方,却忘了西方自身也解决不了产业链短板,最后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中方的出口管制从来不是为了垄断,而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全球产业链稳定,对于遵守规则的合作伙伴,一直都在积极推进便利化措施,那些想着钻空子、违背承诺的行为,注定会付出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