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美国国务院宣布 11月11日,美国国务院承认,因政府停摆已持续40天,负责军售通报的部门仅25%人员在岗、文件积压,导致超50亿美元对乌军火输送受阻,含“海马斯”火箭炮、“阿姆拉姆”导弹等乌军前线急需装备。(央视新闻) 这哪里是简单的交付延误,分明是美国政治内斗让乌克兰战场付出人命代价。华盛顿政客为预算法案僵持不下,40天停摆创下纪录,却让前线乌军在战壕里空等救命装备。 乌克兰前线的困境早已不是秘密。有乌军匿名人士透露,炮弹配给从每日30发骤降至不足5发,部分防空系统因缺零件无法运转,而滞留的这批军火本是填补缺口的关键。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批50亿美元装备不少是丹麦、波兰等欧洲国家出资采购的。按计划应由欧洲国家接收后转运乌克兰,如今却卡在美方审批环节,钱花了货却动不了。 美国国务院的窘境只是表象。停摆导致67万联邦工作人员停薪留职,仅73万核心岗位人员无薪值守,军售审批这类非紧急事务自然被搁置。 这场停摆的代价早已蔓延全美。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每持续4周就造成70亿美元经济损失,若达8周将拉低GDP增速1至2个百分点,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跌至近两年低谷。 对乌援助受阻背后,还有美国军工的现实短板。连续三年援乌让军火库存告急,“毒刺”导弹库存需13年补足,155毫米炮弹月产量远跟不上战场消耗。 美国对乌军援本就依赖总统提款权机制,自2021年8月以来已启动55次相关授权,总额超317亿美元,但如今行政瘫痪让这套机制彻底卡壳。 国际社会看得分明,美国所谓的“盟友安全承诺”,在国内政治博弈面前不堪一击。乌克兰只是这场博弈中最无助的受害者,援助体系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美国国防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本土战术导弹主承包商仅剩3家,技术工人流失超2万人,产能不足让援乌难以为继,停摆不过是让问题提前爆发。 这场闹剧不仅让乌克兰前线雪上加霜,更让国际社会对美国的治理能力产生质疑。所谓的美式民主,此刻在人命和利益面前显得格外虚伪。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美政府停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