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称将用“铁拳”打击加沙和黎巴嫩的“毁灭势力” 【新华社】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1月10日称,以色列决心用“铁拳”在加沙地带和黎巴嫩“执行停火协议”,“打击那些企图毁灭我们的势力”。同日,内塔尼亚胡与到访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女婿库什纳讨论加沙停火第二阶段事宜。 内塔尼亚胡的“铁腕”宣言,实质是打了13个月未分胜负后的战略托词。这份强硬恰恰暴露了其色厉内荏——加沙战场陷入泥潭,黎巴嫩战线伤亡激增,国内人质家属围攻总理府,国际法院通缉令高悬。所谓“争取时间”,无非是想把停火变成单方面休整,为下轮打击积蓄力量。 这种逻辑本身就很霸道。以色列可以随意定点清除、封锁围困,却容不得对手正常生存;自己拥有中东最强军队,却将对方的防御性存在视为“喘息威胁”。这不是安全诉求,而是典型的霸权思维——我的安全必须建立在你完全屈服的基础上。如此不对称的停火协议,不过是下一次冲突的喘息间歇,和平根基全无。 并且,时机选择值得深思。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内塔尼亚胡急着向特朗普递投名状,同时给拜登们下马威,暗示“中东还得靠我”。但算盘打得太精反而危险,真主党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哈马斯在废墟中反而获得更多同情。以色列越迷信武力,安全环境越恶化,这是历史反复证明的铁律。 国内政治算计同样明显。内塔尼亚胡需要向强硬派交代,更要稳住执政联盟。但用外部冲突转移内部矛盾,是典型的饮鸩止渴。人质问题悬而未决,司法改革撕裂社会,经济民生持续承压,靠“铁腕”口号能维持多久? 国际社会的纵容是另一关键。某些大国双重标准,对以色列违反国际法的行为选择性失明,却对哈马斯等贴上“恐怖组织”标签。这种失衡让内塔尼亚胡有恃无恐,但也把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摁在地上摩擦。 总之,中东不缺停火协议,缺的是公平正义。不解决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不停止定居点扩张,任何协议都是沙上建塔。以色列划下的“红线”,本质是维护殖民统治的遮羞布。时代早已变了,武力解决不了政治问题,只会制造更多仇恨。内塔尼亚胡的“铁腕”,可能最终捆住的是自己的手脚——当所有对手都意识到妥协换不来和平,铁腕迎来的必然是更坚硬的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