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就像现代“青苗法”,与大宋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何其相似!银行是雪中送炭还是

阿皮历史库 2025-11-12 09:46:13

房贷就像现代“青苗法”,与大宋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何其相似!银行是雪中送炭还是釜底抽薪?     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朝廷财政紧张,官员和军队数量激增,每年都要花不少钱,而老百姓这边,一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地里的庄稼还没成熟,家里的存粮已经见底,只能去找地主豪强借钱借粮。     但那些豪强可不是慈善家,利息高得吓人,少则五分七分,多则翻倍,很多农民借了钱就再也翻不了身,只能卖地卖粮,最后变成流民。     王安石看着这种情况就想出了青苗法,核心意思是国家拿出常平仓里的存粮和钱,在每年正月和五月这两个缺粮的时候借给农民,利息只要两分,等秋收后再连本带利还回来。     按说这既帮农民摆脱高利贷的盘剥,又能让国家的存粮和钱流动起来,增加财政收入,一举两得。     可再好的政策,执行不到位也会变味,青苗法最后之所以搞砸了,问题根本不在政策本身,而在执行层面。     当时很多地方官为了政绩,根本不管农民要不要借钱,强行摊派,富户本来不缺粮,也得被迫借款付利息,而真正需要借钱的贫农,有时候还因为没担保借不到。     更糟的是,有些官员趁机中饱私囊,放贷的时候克扣本金,收债的时候额外加派,原本两分的利息,层层加码下来比高利贷还狠。     遇到灾年粮食歉收,农民还不上钱,官府就上门催讨,锁拿拘押,最后逼得很多人倾家荡产,背井离乡,好好的惠民政策硬是变成了扰民之举,最后只能草草废除。     再看现在的房贷,时隔近千年,两种贷款虽然形式不同,但内在逻辑却有几分神似,房贷也是在特定群体(购房者)最需要资金的时候(购房这一人生重要阶段)提供贷款支持。     不过仔细比较却有所不同,现在一套房子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普通人想靠攒钱全款买房,可能得等到头发都白了,而银行的房贷,就是让你先住进新房子,再慢慢还款,把几十年后的购买力提前用到现在。     而且房贷从一开始就强调自愿原则,没有任何人会逼着你买房贷款,你能贷多少、贷多久,都是根据你的收入情况、征信记录来定的。     银行不是慈善机构,放贷收利息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毕竟银行的钱也是来自老百姓的存款,得给存款人付利息,还得承担运营成本和风险。     但咱们国家的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更多时候还要承担社会责任,房贷利率一直控制在合理区间,远低于民间借贷,而且在政策引导下,不断推出优惠政策支持刚需购房。     青苗法诞生在封建帝制社会,国家既是规则制定者又是执行者,缺乏制衡机制,很容易被权力扭曲。     而现代房贷体系建立在市场经济和法治基础上,有明确的权责划分,有市场化的调节手段,更有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始终把“房住不炒”作为核心定位,既要满足老百姓的住房需求,又要防范市场风险。     可是房贷要还二三十年,每个月都要还月供,会不会影响生活质量?这其实就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了,没有人逼着你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房子。     国家和银行提供的是一种可能性,让你有机会提前拥有自己的家,但究竟提前不提前,还是自己说了算的。

0 阅读:36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