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色彩技术迎来新突破,全面解析几种技术 你们可别觉得电视机从过去发展到现在,每一天都在进步,其实可以回想一下,从我们小时候的CRT电视到现在的液晶电视,其实中间是有一个时间段的重复期,尤其是在色彩方面在过去十年中,电视色彩表现几乎陷入停滞,色域范围难以进一步扩大,很多年都在攻关这个问题,直到SQD-Mini LED技术的问世,才真正打破了这一僵局。 先来点简单科普,其实在体验上去评判一个电视,主要看的是画质。 而评判一台电视画质优劣,关键在于对比度与色域两大指标。对比度决定了画面明暗细节的层次感,而色域则关乎色彩呈现的丰富度与真实感,二者缺一不可,共同决定了画面的清晰度与色彩准确性。 过去十年间,各大厂商在对比度技术上激烈竞争,万级分区控光技术与高阶HVA面板的电视强强联合,可以说已经把对比度推向行业山尖上。然而在色彩表现领域,却长期缺乏突破性进展。传统显示技术常常面临色彩均匀性不佳的问题,在显示纯色画面时色彩鲜艳,一旦有复杂画面的时候,色彩就显得暗淡模糊,不那么艳丽。 即便是RGB-Mini LED技术,虽然标称可实现97%-100% BT.2020广色域,但这种高色域表现仅在大面积纯色场景下才能实现。面对复杂多变的画面内容时,色彩饱和度就会明显下降,难以保持稳定输出。 正是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SQD-Mini LED技术就推陈出新,迎来色域革命。让超级量子点材料与优质面板的优势再发挥作用,采用超纯净蓝光激发量子点,形成均匀的基底光线,再通过高色阻面板进行二次精准过滤。这种双重保障机制确保了从光源端输出的白光高度纯净,同时有效滤除杂色干扰,从而在任何画面场景下都能稳定呈现100% BT.2020全局广色域。 从技术层面分析,SQD与RGB方案在多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SQD技术采用蓝色Mini LED激发量子点产生三原色,在保持100% BT.2020色域覆盖的同时,实现了更高的亮度输出与色彩稳定性。 总结:画质表现的关键在于对比度与色彩,传统量子点Mini LED技术基于蓝光芯片与量子点膜的组合,虽然在DCI-P3色域标准下可达98%以上,但转换至更严格的BT.2020标准(4K/8K超高清内容的顶级色域规范)时,覆盖率仅约78%。而RGB-Mini LED与SQD-Mini LED两条技术路线,正在共同推动电视色彩表现迈向新的高峰。科普 科技 家电 色彩 色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