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日本突然宣布 11月12日消息,日本农林水产省宣布2026年度主食用大米产量目标定为711万吨,比2025年减少约37万吨,可眼下日本5公斤大米零售均价已达4235日元(约合人民币200元),部分新米售价更是超过5000日元,这操作简直是雪上加霜。 要知道 2024 年这时候,同样一袋米才 2228 日元,一年光景就翻了快一倍,涨幅达到 98.4%,创下 54 年来的新高,这哪是涨价,简直是抢钱。 就说东京那位佐藤太太吧,家里老两口带个小孙子,以前每月买米也就花 8000 日元,现在得掏 1 万 6,退休金就那么点,省下的钱只能从菜钱里抠,以前顿顿有米饭,现在都得掺点杂粮,孙子想吃白米饭都得算计着来。 有人可能问,产量少了才涨价,怎么还敢减产?日本政府说什么人口减少、大家吃得杂了,大米需求降了,减产是为了避免过剩、稳住农民收入。 这话纯属睁眼说瞎话,2025 年日本大米自给率都跌破 93% 的警戒线了,以前几乎能自己供自己吃,现在越来越不够了,连 “日本粮仓” 北海道去年都得从泰国、越南紧急买米,这哪是需求降了,明明是不够吃了。 更要命的是,现在全国储备米就剩 15 万吨,顶多够吃一个月,之前政府放了 41 万吨储备米,结果 7% 都没流到零售市场,全被农协囤积起来了,这哪是稳供应,分明是故意抬价格。 要说这事得怪日本政府几十年的糊涂政策。上世纪 70 年代起,他们就说大米过剩,让农民把水田改种小麦、大豆,改种就给补贴,这政策一搞就是几十年。 静冈县那个叫宫本纯的种田大户,手里 25 公顷稻田年产 120 吨稻谷,算是当地的佼佼者了,可他说自己这几年几乎年年亏本,现在 5 公斤米卖 4000 多日元,才刚够覆盖肥料和农机维护的成本。 为啥这么难?因为种稻的成本涨得太凶,农机用的钢铁塑料全靠进口,日元贬值后,船运和燃料价上去了,农机价格涨了 20% 到 30%,肥料农药更别提了,成本蹭蹭涨,卖价再高农民也赚不到钱。 更揪心的是没人种地了,宫本纯 50 多岁,在村里居然是最年轻的稻农,全村七成以上的稻农都超过 70 岁,还有九十多岁的老人在地里忙活。年轻人谁愿意干这亏本的营生? 2024 年申请破产的稻农数量创了 10 年来的新高,再过十年八年,能种地的人更少了,有专家说那时候 5 公斤米可能要卖到 1 万甚至 2 万日元,想想都吓人。 四个月前政府还喊着要增产,转头就说要减产,政策变得比翻书还快,农民都被搞糊涂了,想种不敢种,不种又不行,这不是折腾人吗? 中间还有猫腻呢,日本大米流通要经过好多中间商,一层一层转手加价,最后全加到消费者头上。神户松荫大学的教授都说,批发商转得越多,价格涨得越狠,这就是明目张胆的垄断。 农协还跟自民党勾着,农协能动员选票,自民党就给政策优惠,形成了所谓的 “政 — 官 — 农” 三角,他们只顾着自己赚钱,哪管老百姓吃不吃得起米。 现在可好,米价已经高得离谱,政府不想着怎么鼓励农民多种地、降成本、打击垄断,反而要减产,这不是往火坑里添柴吗? 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买米的开销翻番,日子过得紧巴巴;农民种稻不赚钱,没人愿意接班;餐馆小店扛不住成本倒闭,就业更难了。 这操作哪是为民生着想,分明是不管老百姓死活,照这么下去,日本的 “米荒” 只会越来越严重,老百姓的日子也只会越来越难,这雪上加霜的事儿,真是让人越想越气!


